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宣帝刘洵的贡献很大,为何名气却不高呢?

    2024.01.2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我们都知道,在两汉,庙号可谓是反映一位帝王表现的晴雨表,根据祖有功宗有德的庙号追加标准,西汉经过确认的只有四位帝王能拥有庙号,这四人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中宗汉宣帝刘洵,不过不同于前三位帝王,汉宣帝刘洵贡献虽然不小,但他的知名度却是很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往下看。

    说起汉宣帝刘洵他的文治武功不可谓不辉煌,在其任内他对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爱惜民力,重视吏治,结果在汉宣帝朝出现“所居民富,所去见恩”以及所谓的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的局面;对外联合乌孙大破匈奴,使匈奴单于臣服,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诸国尽归汉朝节制,从此天山南北尽属华夏疆域,奠定华夏版图。

    另外汉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孝宣之治,《汉书》更是评价汉宣帝时期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可创造这么大贡献的汉宣帝却名不显于后世,这是为何呢?

    珠玉在前

    窃以为原因有五个方面,其一有珠玉在前,汉武帝创造了许多第一,比如面对世敌匈奴,汉武帝时期的三次决定性战役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打出了汉朝的威名,虽然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单于表示臣服,但对于打响第一枪的人更容易被记住,至于汉宣帝时期囊括西域也是在汉武帝时期开拓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虎父犬子

    汉宣帝选择继承人不当,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曾说:“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西汉衰败主要原因在于汉宣帝选人不当,其实这一点汉宣帝有自知之明,他曾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

    另外继承人除了太子刘奭外,汉宣帝内心的最佳继承人选是淮阳宪王刘钦,因为淮阳宪王刘钦深受他的宠爱且最重要的是刘钦的治国理念与汉宣帝相同,史书对刘钦的评价是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帝甚爱之……辅曰:“真我子也!”

    不过喜爱归喜爱,汉宣帝出于对亡妻的愧疚,明知刘奭不是合格的继承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他,结果如他所料,强大的汉朝开始走向衰败。继承人的选择失败影响了汉宣帝的名气。

    文官忽略

    武将的最高荣耀我们都知道是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而文臣则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伊尹和霍光那样的人,也就是说霍光是文臣的标杆,汉宣帝只能成为反派,奈何汉宣帝自身又没有太大的黑点,文官们只能选择性的将汉宣帝忽略。

    儒家封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年儒家成为帝王治国的任用准则,可汉宣帝对儒家并不友好,他反对专用儒术,甚至说出了: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这样的话。得罪儒家,儒家自然要淡化他的功绩。

    研究历史毕竟是件枯燥的事,所以对一般人来说,获取历史知识大部分是通过文娱影视作品,但纵观这些年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汉宣帝的影视作品除了戏说《乌龙闯情关》外,很难再找到一部被大众熟知的影视作品。

    虽然汉宣帝不如汉武帝那般明显于后世被人熟知,但若是喜欢历史,了解历史的,一旦接触汉宣帝,就会被他一生表现所折服。

    单字解释: 汉 宣 帝 刘 洵 的 贡 献 很 大 为 何 名 气 却 不 高 呢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