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项羽不过江东的原因是什么

    2024.03.26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即使没有学过历史的人也知道,项羽最后在乌江边自刎了。可是他为何至死不愿过江东呢?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羽不过江东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项羽不过江东的原因

    作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项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因为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所以最后还是逃不过败落,最后被对手追杀,自杀在乌江边。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

    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项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七十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五泉庄墓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霸王祠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

    单字解释: 项 羽 不 过 江 东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