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关于忍的历史故事:刘秀忍小事不乱大谋

    2024.04.1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汉光武帝刘秀小时候,在家表现得十分勤快,尚干实事不尚虚夸,显得十分憨厚、平和。他虽想出人头地,但从来不露声色。为此,他的哥哥刘绩自比刘邦(少时是一个浪荡公子),把刘秀比做刘邦的二哥刘喜(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很是瞧不起他,并常常以此嘲笑刘秀。刘秀去长安读书,当他读到《论语》中“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句时,简直是手舞足蹈地说:“说得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从此,他便以这句至理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縯、刘秀兄弟二人发动舂陵起义,结果皇帝却被刘玄当上,致使刘縯心中不快。刘玄也清楚刘绩性情蛮横,又野心勃勃,再加上以他为首的青陵兵在与王莽的军队作战中,节节胜利,战功卓著,无疑,这一切对自己的皇帝宝座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总想找个借口除掉刘縯。

    刘稷是刘绩的部将,听说刘玄当了皇帝,心中也十分不满,便大发牢骚说:“今起兵图谋大事,全是刘绩的功劳,他刘玄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配称皇帝?”刘玄听后,想收买刘稷,封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拒不接受。刘玄要杀刘稷,遭到刘缤反对。刘玄一怒之下,便将刘縯、刘稷一起杀掉;尔后,为了斩草除根,便伺机将刘秀杀掉。

    刘玄为找借口,便派人去对刘秀宣布诏书说:“太常偏将军刘秀英勇善战,特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还没等刘秀谢恩,接着又宣布说:“大司徒刘绩,一向图谋不轨,常有抗帝之意,所以把他杀了。”以此来试探刘秀的反应,如稍有恨意,便就地将其正法。刘秀是何等聪明,对刘玄的这点用意怎能不知?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听完诏书后,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杀兄之恨,慌忙磕头谢恩说:“陛下赏罚甚明。我建功微小,不值一提,皇上如此嘉奖,秀实在受之有愧。兄刘縯素有反意。我也常劝他野心必毙,但他就是不听,发展到今天刑及其身,实在是罪有应得。”刘秀一席话语,表现得十分真诚,不要说报信宣诏之人深信不疑,就连他的部下也都信以为真,无不为刘秀的大义灭亲之举感动得流下眼泪。

    宣旨人走后,刘秀回到帐内,关紧房门,便捶胸大哭,恨得咬牙切齿地说:“杀兄之仇不报,还配做人!”但在第二天,他又立即跑到刘玄住处,言必称陛下,口必言皇恩浩荡,绝不提昆阳大捷之功。既显得十分恭谨,又表现得粗犷大度,平时谈吐不透半点哀痛意,也不为刘绩服丧,饮食谈笑和平常一样。

    刘秀“以小忍成大谋”的表演,终于使刘玄解除了猜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为刘秀真的忠于他。三个月以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被派往河北。从此,刘秀便摆脱了刘玄的监视和控制,迅速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扩充实力。他在到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发展到十余万人,有了一大批既能征惯战,又对其忠心耿耿的战将,使其很快具备了和刘玄抗衡的力量。之后便公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刘縯易于喜怒,专横跋扈,锋芒外露,成了刘玄的刀下之鬼。刘秀性格内向,事不外露,城府深沉,容忍一时而不乱大谋。当刘縯被杀的消息传来时,刘秀为避免过早与刘玄发生正面冲突,极力克制自己,立即从出征的战场赶来当面向刘玄谢罪:他对自己所立战功只字不提,而且深深引以自责,也不为其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同平常,毫无丧兄之痛的表示。这番成功的韬晦表演,终于使刘秀转危为安、逢凶化吉,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加官晋爵,为其以后建立东汉王朝保存了实力,最终成就了东汉王朝的一统大业。孔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小事情不肯忍耐,就会打乱整个计划。对于孔子这句至理名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算是学到了家。

    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力量对比不利的情况下,或者喜怒不形于色,爱憎深藏不露;或者制造假象,用表面上的臣服和亲近来掩饰内心的憎恶仇恨,此类手法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中屡见不鲜。

    单字解释: 关 于 忍 的 历 史 故 事 刘 秀 忍 小 事 不 乱 大 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