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秀与阴丽华的浪漫爱情故事

    2024.02.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南阳新野人,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她与刘秀是同乡,刘秀是汉高祖的九世孙,九岁失去父母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他有两个哥哥,长兄刘縯,次兄刘仲,都气度恢宏,轻财仗义,在当地有一帮朋友,小有名气。刘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被当地人们称赞。

    年轻的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一理想在当时看来是不着边际的空想,简直是天方夜谭。有人就说:“刘秀穷得买不起镜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当时汉代已经历了十二帝,帝裔子孙众多,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远比不上阴家。所以刘秀虽然熟知阴丽华貌美德贤,想娶阴丽华为妻,但真正能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执金吾”相当于现在的首都保卫官,刘秀当时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然而想不到时势造英雄,后来刘秀竟成了中兴汉室的光武大帝。

    我们可以想像,倘若美慧秀丽的阴丽华过早地嫁给了刘秀,而且刘秀又能在王莽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踌躇满志的状况下,刘秀也许就此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再有拼命谋求发展的斗志与浩气了。这期间,多少豪族少年向阴家求亲,无奈都尝到婉转拒绝的滋味。刘秀更是不敢贸然行动。再说想要在王莽新朝获得立足之地,更是谈何容易,为了完成他的两个心愿,时势迫使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另谋发展。

    王莽篡汉以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荒旱连年,义军四起,山东有“赤眉军”起兵,湖北有“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二十八岁的刘秀和哥哥刘縯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为了顺应人心思汉的潮流,他们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以“反莽复汉”为口号,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战无不胜,中原地区尽皆归复“绿林军”。

    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更始皇帝刘玄的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单力薄,强忍悲痛,主动回到宛城谢罪。就在此时,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深感刘秀前程远大,抓住机遇,说服家人,把十九岁的阴丽华嫁给了刘秀。刘秀忍辱负重,不为哥哥举办葬礼,反而与倾慕多年的爱人阴丽华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洞房花烛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时行乐的模样。刘玄对他放了心,认为刘秀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因此他得以躲过杀身之祸。

    对哥哥的死,刘秀表面上只能强颜欢笑,到晚上就偷偷地哭,把枕头都哭湿了。阴丽华就劝慰丈夫:“更始皇帝气量狭小,小具规模便沉迷酒色。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虽是妇道人家,但刘秀十分听她的话。她的话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通过一番计划,新娘阴丽华回到娘家暂住,刘秀以有名无实的特使虚衔,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当时,河北邯郸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有一定的实力,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绊脚石。真定王刘扬聚兵十多万,听命邯郸王郎,不肯归附刘秀。刘植亲自前往劝说刘扬,刘扬勉强同意,但他见刘扬先扬刘秀能干、大度且是个帅哥,早晚必得天下,就提出与刘秀结亲的条件,这样可以确保他家无虞。原来刘扬有一个外甥女叫郭圣通,很受家人喜爱,便趁机为其择得良婿,以作后图。

    作为权宜之计,刘秀也只好答应娶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击败王郎,廓清河北。后更始帝败亡,刘秀便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河南洛阳,并派人接阴丽华来到洛阳。

    刘秀称帝的第二年,大臣与刘秀议立皇后。此时刘秀有一个阴氏,又有个郭氏,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立阴丽华为后。一边是郭氏——与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并已为刘秀生下一个儿子,这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显然地位很低;一边是阴丽华——刘秀的结发妻子。因此,刘秀无法选择,他下诏立阴、郭两位为“贵人”,暂时把立后的事情拖下去。但不久后就出现了一件促使他不得不下决心的事件。

    原来郭圣通的舅舅刘扬坐拥十多万的人马,一直暗藏着见不得人的心思,他想利用刘秀为他冲锋陷阵,自己坐收渔利篡夺江山,于是趁刘秀离开河北地区之后就开始密谋造反。但是河北集团内部有不少人视刘秀为真龙天子,决心紧跟到底,于是就为刘秀通风报信。在刘秀的授意下,大将耿纯前往真定用计诱杀了刘扬三兄弟,并宣布不追究其他人员的责任。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这下子肯定当不了皇后了,其实不然。刘扬三兄弟的死在河北集团当中激起层层波澜,这些人全都和刘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说是不追究,谁知道会不会秋后算账呢?一时间人心浮动,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而此时立郭圣通为皇后就是一个最有效、最不损害各方面子的安定人心、避免内部分裂的最佳办法。郭圣通是刘扬亲自作主嫁给刘秀的外甥女,她都不受牵连,其他原来和刘扬有关系的人就会全都放宽心了,而且皇帝对她的宠眷,就标志着原来签署的那份政治合约仍然有效,河北集团成员的利益能够得到完全保障。这样确立皇后的议案就被再次推到刘秀面前。

    然而,刘秀还是不能够放弃阴丽华,还是想立她为后。但阴丽华却出面替他作出了这个艰难的选择:她主动声明,郭氏有子在先,母以子贵,应该立为皇后。

    其实这个理由也是有些牵强的,原因是那时候的富贵人家的公子未娶妻先纳妾、长子庶出的情况非常普遍,毕竟纳妾可以比较随意,而娶妻需要精挑细选。郭圣通比阴丽华先生下儿子并不是成为正室理所当然的因素。

    当阴丽华重新回到刘秀身边之后,她欣慰地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但他们必须努力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帝王家的生活方式。在明白了是什么令刘秀左右为难以后,阴丽华决心守住自己和刘秀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把皇后的名位让给皇帝的政治需要。而且由她自己出面谦让,就能够避免南阳集团的臣属对刘秀的道德指责。

    阴丽华此举,超出了古人把女子与小人等同的判断,所以历朝有不少男人无法理解,无端地批评她“伪善”。其实一个人伪善是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阴丽华“伪善”的目的是什么,当皇后吗?她本来就应该是皇后啊,要是打起嫡庶官司,她会得到整个刘氏家族的支持,她才是第一个堂堂正正嫁给刘秀的原配正妻。

    但是阴丽华太爱刘秀了,为了他,她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和一切,皇后的名位又算得了什么?对这一点,刘秀非常明白,因此他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也珍藏起阴丽华对他的无条件的爱。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六月,刘秀下诏立郭圣通为皇后,长子刘强为皇太子。在封后典礼上,阴丽华还按照礼仪以妾侍身份向皇后施以三跪九叩的大礼。

    在以后的后宫生活当中,怀着愧疚心情的刘秀对阴丽怀宠爱备至。当时,还有很多割据势力没有平定,刘秀经常需要出征沙场,但他再也不愿意和阴丽华分离了,也不愿意让阴丽华和郭皇后一起呆在洛阳皇宫受委屈,于是总是带着她一起南征北战。就算是在征讨彭宠的战役期间,身怀六甲的阴丽华也和刘秀形影不离,他们的长子刘阳(汉明帝,后改名刘庄)就出生在中军行辕里。

    即使是在皇宫里的时候,刘秀也尽量不让郭皇后和阴贵人走到一起,因为他不愿意看到阴丽华低人一等的样子。但是阴丽华却总是严守礼仪,定期去朝拜皇后,非常大方得体、恭恭敬敬地向郭后问安施礼,还努力不让刘秀对自己的偏爱表现得太明显,并迫使刘秀像钟摆一样准确地出现在两个后妃的寝宫。就这样相安无事过了好多年。

    郭圣通后来的皇后之位之所以被废,原因基本都出在她自己身上,郭圣通由舅舅做主嫁给刘秀后,一路顺风做到了皇后。她对舅舅为她挑选的这样一个完美的丈夫是非常得意的,也同样毫无保留地爱上了刘秀。对于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的种种往事,她也不可能一无所知,等到见到阴丽华本人之后,一定也倍感威胁。但她也有作为王家贵族小姐的矜持和自负,鉴于刘秀最终选择自己为皇后,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她也一度感到了胜利的满足。由于阴丽华的谦让恭谨和刘秀的温柔细心,而她自己秉承王家的妇德教养,三人彼此之间倒也相敬如宾、和睦安乐,而且刘秀和阴丽华也尽量在她的面前掩饰着自己的感情。因此,郭圣通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认为自己是胜利者,是这个天下最高家庭的女主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注意到了刘秀和阴丽华之间有着她所不能拥有的亲密,刘秀永远都不会用看阴丽华的同样的眼神来看自己,只要那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好像有着自己风雨不侵的世界。她终于明白了,她永远都不可能是刘秀真爱的胜利者:她拥有的天下之母的皇后名位是阴丽华主动让给她的,而阴丽华拥有的才是自己最想得到却无法得到的,即刘秀的真正爱情的心。

    于是,妒嫉和失望开始慢慢蚕食着郭圣通的心,但她却不能够像以前窦猗房、王政君那些皇后那样不声不响、默默等待,等着儿子当上皇帝后再扬眉吐气,她要想方设法抢回丈夫。因为她和那些皇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刘秀不仅仅是使她母仪天下、尊贵荣耀的皇帝丈夫,也是她深爱着的男人。

    于是,三人之间彬彬有礼的维持多年的平衡和睦、逐渐被郭圣通打破了,她开始无故发脾气,开始指桑骂槐,于是命运再次把选择推到了刘秀面前。

    刘秀天生就是一个有女人缘的三好男人,向来对妇女都持尊重和照顾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对于郭圣通这个政治婚姻产生的妻子,他也一样体贴关爱,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并尽量让她过着满足快乐的婚姻生活。这一点他和以前那些皇帝都不一样。但同时他还是个人,是人就不可能没有偏爱,何况他还是个用情极专的人。因此他对阴丽华的偏爱是愈久弥新、风雨不动。

    不但是郭圣通的表现不如阴丽华,作为外戚的郭家表现也明显不如阴家。阴丽华哥哥阴识是因为参加起义的功劳而封为阴乡侯的,但却低调谦逊、平易近人。刘秀曾经想要封阴丽华的弟弟们为侯,遭到了阴丽华的反对,她认为自己的弟弟无功不应受封,更不能和皇后的兄弟并立。而郭皇后的兄弟郭况就不同了,他家底本来就丰厚,刘秀又把他那个被杀的舅舅的家产赏赐给他,就过着无节制的奢侈豪华的生活,经常改建扩建自家的宅邸,一年到头工程不断,周围的居民都无奈地把这噪声叫做“郭氏的雷声”。

    到了建武九年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一伙强盗冲进阴丽华娘家在新野家乡的住宅,杀死了她的母亲和弟弟阴欣。阴丽华从小就以孝女著名,长大成人后每提到早逝的父亲都还会伤感流泪,可见她是个极重亲情的孝顺女儿,如今母亲遭遇到这样的不幸,她简直痛不欲生,而且极度自责,因为她觉得就是自己的谦让推辞,让娘家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才使得母亲弟弟死于非命的(侯爵的职位就可以建立私人护卫队)。对此刘秀也极为痛悔,恼恨万端,他一面安慰阴丽华,一面严令查惩凶手,同时亲笔下诏昭示天下。

    在这份诏书当中,刘秀向天下人表白了自己对阴丽华的真实感情。他说自己和阴丽华贫贱时期结为恩爱夫妻,因为战争动乱饱受分离之苦,好不容易团聚,本来阴丽华应该得到皇后的尊荣,却为了国家利益自愿退皇后位,而且又谨守礼法,推辞对娘家弟弟的封赏。如今遭到了这样的灾祸,自己非常痛惜伤感。因此追封阴贵人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欣为宣义恭侯,另一个弟弟阴就承继宣恩侯的爵位(这样阴氏就有了三个侯爵爵位,超过了皇后家族),并派太中大夫到灵堂举行封侯仪式,以侯爵礼仪为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举行隆重的葬礼。

    就是这份诏书,彻底地让后宫失去了往日的平衡。这根本等于昭告天下:阴丽华才是皇帝刘秀至亲至爱最珍惜的人,而且她本来就该是皇后,现在也应该等同于皇后。

    郭圣通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她痛苦、愤怒、无奈,从此不再端着虚伪的贤惠淑德的架子,再也不给阴丽华及其子女好脸色了。对这样的状况,阴丽华也已经无能为力了,她知道这已经不是自己让步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她也不想让刘秀为难,就提出以伤心过度、身体不适、需要休养为名,搬到洛阳城郊外的行宫去住。但从此后,文武百官就发现自己不得不经常跑去郊外向皇帝汇报工作去了。

    郭圣通时常见不到刘秀,便愈加怨恨,与刘秀说话总是责怪和埋怨,刘秀一听就烦,于是抬脚便走,到阴丽华那边去了。对刘秀和阴丽华,郭圣通可以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就只好在洛阳后宫里动不动就发脾气泄忿,宫里众人的日子就变得难过起来。就像当年刘植说的,天子要有三宫六院,刘秀虽然专情也不能够就守着阴丽华一个人过日子,否则那些妻妾满室的贵族大臣何以自处?而且只有两个三个也不行,所以按照礼制大臣们硬是要给他安排得整整齐齐的。但他觉得这真是耽误人家女孩子,就尽可能地修改“礼制”,把后宫等级从西汉的十五级压缩到五级: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而且只有皇后、贵人才算是有正式品级的名位。但就算这些后宫女子数量不多又根本得不到皇帝的眷顾,她们也遭受郭皇后的责骂,于是都视郭后为敌,暗暗使花招、播流言,打击郭圣通。

    就这样好歹又过了三年,建武十七年,郭圣通不知道以什么事惹急了刘秀,刘秀忽然颁布了一份废后兼立后的诏书,终止了这场家庭风波。在诏书中,刘秀指责郭圣通心怀怨恨,多次违反宫廷礼教,又不能善待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女,没有皇后应有的品德,弄得后宫女子看见她就像鸽子见了鹰一样惶恐不安,品行作风就像吕太后、霍成君一样,这样怎能把子女后宫托付给她?所以必须废黜她的皇后位,改立贤惠善良的阴贵人为皇后。但又指出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对皇家和国家都不算好事,就这样好了,不需要举行仪式庆祝。

    究竟是什么事件成了导火线已经无法得知,但显而易见,后宫众人的非议是促使刘秀下决心的起因。很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情,让刘秀感到郭后会变得像吕后、霍成君一样,那么他一旦不在人世,他挚爱的阴丽华及其子女就会遭遇到可怕的后果。这样的想法,令他不寒而栗,因此才下定决心把多年以前的错误更正过来,还阴丽华原配正室的地位,同时他也深信阴丽华才是能够公平慈善地对待其他妃嫔和子女的最佳皇后,也是将来的最佳太后。至此,阴丽华得以不战而胜。

    自古以来,被废黜的皇后命运没什么好下场,然而刘秀和阴丽华再次证明了他们和以前的皇帝、以前的宫廷竞争胜利者都不一样,他俩都是心里有爱的好人。为了安抚郭圣通,刘秀首先下诏宣称废后不会影响太子的地位,然后为了避免郭圣通不得不反过来向阴丽华朝拜的尴尬,他把郭后所生的次子刘辅封为中山王,再多加一郡的封邑,改封郭圣通为“中山王太后”,这一举动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因为只有皇帝死后,皇帝的老婆才能称为太后,但刘秀自己还没死呢,就让老婆当“太后”,在那个十分迷信的时代,能如此不忌讳、不讲究地做到这一点,刘秀实在是足够宽心,也足够大度,让人敬佩。

    不但如此,刘秀还让郭圣通搬到二儿子的封国去住,这样的安排其实就是变相地与郭圣通分了居。刘秀为了不让郭圣通的其他儿子受委屈,又把他们的公爵都恢复为王爵。同时对郭氏家族也非常恩遇,增加了郭圣通的哥哥郭况的封邑,又封她的两个堂兄弟为侯(这样郭氏也有了三个侯爵,和阴氏持平),后来还把阴丽华所生的女儿淯阳公主嫁给了郭况的儿子郭璜。几年后郭圣通的母亲去世,刘秀还以女婿的礼节亲自带领文武百官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作为一个被废弃的皇后,郭圣通及其家族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说到底,皇后被废不影响她所生的太子也是刘秀一厢情愿。太子刘强是个聪明谨慎的人,自知能力学识不如父皇更疼爱和欣赏的弟弟刘阳,于是主动上书要求辞职,但被刘秀否决。但从此之后刘强不敢以太子自居,经常表示要到外省去当一个诸侯王。两年以后,刘秀见终难以挽回刘强的心,又怕强压之下会生变,终于同意把这哥俩也来个身份互换:太子刘强改封东海王,东海王刘阳立为太子,并改名为刘庄。

    可能因为刘强的懂事谦让刘秀感到内疚吧,他就再度对郭后一族加恩封赏。后来他把刘辅改封为土地更加富饶、收入更加丰厚的沛王,郭圣通改封“沛太后”,并且给予东海王刘强东海和鲁两个封国的土地,并特意让他的宫室车仗等礼遇保持太子的等级待遇。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弥补郭圣通的痛苦,因为她要的并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这个为爱而痛苦、为爱而失去的女人,在离开刘秀之后,身体健康每况愈下,遂于建武二十八(公元53年)年病逝,终年大约是四十四岁,葬于北邙山。

    郭圣通的早逝无疑令刘秀和阴丽华深感内疚,他们只好加倍善待郭圣通留下的子女。前太子刘强对自己和太子同样的待遇很不安,多次上书推辞并要求削减自己的封国,但刘秀不接受。阴丽华把郭圣通生的幼子刘焉养育在自己的宫里对他疼爱超过自己的亲生子,后来中山王刘焉成年后出镇封国,还经常回京来看望有如生母的继母阴丽华。

    此后的岁月,刘秀和他初恋的爱人阴丽华携手白头,慢慢走过。

    公元56年,刘秀登基三十二年,光武中兴大业已成,国家繁荣、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刘秀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告慰天地祖宗了,就带着王公大臣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并改元为中元。这时他已经明显感到自己身体状况不好,就把刘强等本来分封在外的儿子们留在洛阳,尽量共享天伦。次年(57年)年二月,刘秀在洛阳南宫前殿阅览公文时逝世,可说是真正死在了工作岗位上的皇帝,终年六十三岁。

    光武帝太子刘庄继位,史称汉明帝,他并秉承父亲的教诲,对兄弟姐妹极为善待,特别是对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哥哥刘强非常敬重和信赖。但是居心叵测的人还是存在,这就是刘庄的亲弟弟广陵王刘荆。刘荆伪造刘强舅舅的书信要刘强造反夺回皇位,自己想乘乱夺权,但刘强把书信交给了明帝,经调查就揭发了刘荆的阴谋。

    一开始,刘庄不想公开处罚弟弟,还保持了他的王位只是把他监视居住,不料他不知悔改,又找巫师诅咒刘庄,被人揭发后自杀。为此阴丽华和刘庄都伤透了心,刘强也因此觉得自己要为刘荆的死负一定责任,更加局促不安,忧虑成疾,不久也病逝了。而在他生病期间,太后和皇帝派了很多名医去为他治病,并特许他的弟弟们去看望他,因为平时诸侯王之间是不允许随意串连的。而刘强临终时还上书说儿子刘政不肖,请求皇帝把封国收回,但请封他的三个女儿为侯。明帝仍然让刘政继承了东海王的爵位,而且也封了他三个女儿为侯。在为他举行的葬礼时,阴太后坚持要亲自送葬,于是明帝扶着母亲,用皇帝的仪仗为这个前太子送行,一直送到郊外。

    在刘秀去世后,阴丽华又陪儿子过了七年,于永平七年(公元64年)病逝,终年六十岁,她再次回到挚爱一生的丈夫刘秀身边,与光武帝刘秀合葬于原陵,尊谥为光烈皇后。

    汉明帝刘庄自幼对父母孝顺仰慕,对父母之间超过一般夫妻的恩爱和睦印象深刻,也非常怀念。阴丽华去世十年以后的那年正月,在正要去原陵祭祀父母的前夜,刘庄梦见父亲刘秀和母亲阴丽华白首相依,携手言笑,宛若生前,醒来不由“悲不能寐”。第二天,他带着文武百官上陵拜谒,看到陈设在庙里母亲阴丽华生前所用的化妆台,想起昨夜的梦境,这个已经四十六岁的皇帝,不禁当众失声痛哭,一众大臣随从无不感动落泪。

    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的爱情,是古代宫廷史上最美好,最浪漫,最感人肺腑的一曲爱情恋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像刘秀这样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勤奋敬业,宽宏大度,仁慈博爱,节俭自律的帝王只有这么一个,而像他和阴丽华这样少年盟誓、一生相守的皇家浪漫爱情故事,恐怕也只有这一回。

    单字解释: 刘 秀 与 阴 丽 华 的 浪 漫 爱 情 故 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