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朝典故之韩信木罂渡军计

    2024.02.1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韩信的“木罂渡河”一役也可以称为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渡河的方式奇特,不是用船,而是用“木罂”。其战略步骤更为奇特,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击西之后还要击东,让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魏王豹是秦亡之后项羽封王时所立,以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为都城,管辖河东郡。刘邦还定三秦之后,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渡黄河向东扩展,魏王豹顺应大势,不战而降,归顺汉王,并带兵随汉王东进讨伐项羽。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的一天,刘邦在荣阳宫大发脾气,原来,已经归从他的魏王豹,看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亲。但他一回到封地,项羽就派人去游说。魏王豹于是决定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

    刘邦要发兵去攻打。谋士郦食其谏道:“我跟魏王平时有点交情,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迟。”刘邦同意。

    郦食其火速赶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见到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

    魏王豹说:“汉王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骂、明天骂,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来游说了!”

    刘邦见劝说无效,准备向魏王豹发兵,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伐魏。韩信在出兵之前,也找来郦食其了解魏将领情况。他听说魏王豹不用有战斗经验的周叔为大将,却用没有经验的柏直,心里就有了对敌之策。他分析魏必然凭借黄河天险,扼守黄河主要渡口,采取固守的战略,进行持久作战。所以,他审时度势,针锋相对地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决定用奇袭的战术一举击破魏军的防线。汉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岸边。

    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后,消除了魏对关中和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对减轻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单字解释: 汉 朝 典 故 之 韩 信 木 罂 渡 军 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