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从齐王到淮阴侯,韩信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2024.02.2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公元前196年,“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于宫中,临死之时,韩信感慨:“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实,早在几年前,韩信就已经被夺了兵权,从原先的齐王,被贬为淮阴侯,并且迁到长安,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下。

    当楚汉之争临近结束的时候,韩信还是手握几十万大军,控制着北方广大领土的大将,他的态度,对整个天下形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那时韩信领兵在外,根本不受刘邦的控制,却乖乖地协助刘邦击败项羽,成就了汉家四百年的基业。

    如果韩信造反,刘邦肯定是打不过他的,这毫无疑问,除了上面的理由,在韩信的时代之中,军事方面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本来唯有项羽可以一拼,因为项羽的部队战力最强,但是项羽又没有韩信的智慧。韩信是中国历史上1000年才出现一个的军事家,在他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具军事方面的挑战性

    而刘邦根本称不上军事家,刘邦麾下在军事上只有韩信可以对抗项羽。刘邦要倚重他来打天下给以重兵。韩信也随势做大,后来刘邦夺韩信帅印亲帅56万盟军被项羽3万精兵击败后,妻儿家小都被俘虏,自己狼狈逃回荥阳,所以在军事才能方面刘邦根本就不可能是韩信的对手,甚至都称不上对手,刘邦是必败无疑的。

    假如韩信反叛刘邦,也会像项羽那样无敌于天下,诸侯无不臣服,但各地仍然会反叛,韩信的谋士蒯通采用的分封制的方法和项羽的也是一样的,即便后来刘邦采用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方法,各地仍然不断有叛乱,所以对韩信来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很难。

    韩信之所以没有背汉自立,并且与刘邦协同作战,在垓下歼灭了项羽最后的有生力量,还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作祟,韩信压根儿不相信刘邦会真的对诸侯王下手。所以,他觉得自己做了齐王,就功德圆满了,奉刘邦为天下的共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在当时,天下封建割据的局面,由来已久,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侵伐,只是共同遵奉一个共主而已。至于韩信,他当然也难以例外,他绝不相信,刘邦会有那种削平四海、归于一统的想法,就算有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也觉得没有必要造成事实上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只要保有自己齐王的名号和封地就足够了。

    韩信之所以不反叛刘邦,史书上对此的解释是,韩信当初只不过是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当官当不了、赚钱赚不成,投靠项羽又不受重视,是刘邦让他封王拜相、光宗耀祖的,如果那样做的话他还不上刘邦的人情,会被天下人看不起,因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以衣衣之,以食食之,还为他搭建高台,在三军将士面前对他封台拜将,所以韩信感戴刘邦的知遇之恩,觉得刘邦待他不薄,自己没有理由背叛刘邦,

    单字解释: 从 齐 王 到 淮 阴 侯 韩 信 这 期 间 经 历 了 什 么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