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夷陵之战,刘备占据居高临下,为何败给东吴陆逊?

    2024.03.1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蜀汉章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1年,昭烈帝刘备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终于发动了对东吴的这次大规模的战役—夷陵之战。这次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战役的结果以蜀汉败北,东吴胜出而结束,对后来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刘备占据居高临下,为何败给东吴陆逊?"/>

    图-蜀吴夷陵之战示意图

    夷陵之战前,公元219年,驻守荆州的关羽以策应刘备北伐汉中,发动了襄樊之战,水淹曹操七军,威震华夏,结果却被东吴吕蒙截杀,荆州落于孙权之手。公元220年,曹操卒,魏王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次年,刘备也称帝,国号汉。刘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打着为好兄弟关羽复仇的旗帜,率军东征东吴孙权。

    关于刘备为何要发动这次对东吴的战役,很多人都认为就像蜀汉打出的旗号是为关羽报仇那样,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出兵的一个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则在于,东吴孙权夺走荆州,使得蜀汉不得不考虑拓展战略空间,夺回荆州才是刘备不顾群臣反对,发动这次战役的真正目的所在。

    刘备占据居高临下,为何败给东吴陆逊?"/>

    图-湖北荆州位置及周边地形

    魏蜀吴三方,刘备一方综合实力本就处于劣势,对任何一方都无任何优势可言,尤其是失去荆州以后,只能龟缩在蜀地,这才是最致命的。北上空间达汉中已到极致,继续北上就面临这对魏的正面对决,蜀汉显然没有准备好。相比之下,曾经长期经营的荆州之地,曾为蜀汉强有力的人才、物资输出之地,刘备在此则有很大的民意基础和世族的支持。拿下荆州,则可对长江下游的东吴形成压迫之势,将极大地拓展蜀汉的战略空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刘备率军约3万余(后来又有五奚蛮万余加入),总兵力约5万,水陆并进东出鱼复(今重庆奉节),这里当时是蜀汉和东吴的分界之处。我们都知道,长江三峡正是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长江三峡这段水道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地跨重庆奉节县、巫山县,湖北恩施巴东县,湖北宜昌秭归县、宜昌市,全长约193公里。三峡两岸均高山林立,对峙而出,悬崖峭壁,高达一千多米。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促就了如今的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

    刘备占据居高临下,为何败给东吴陆逊?"/>

    图-长江三峡

    在三国时期,长江三峡是中原西进巴蜀,巴蜀东出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最便捷的通道,因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大军占据上游优势,很快就攻取了三峡峡口,然后顺流而下。东吴孙权此时压力山大,一方面刘备大军力大势强,攻势猛烈;另一方面曹魏在东面虎视眈眈,搞不好就有亡国的危险。迫于无奈的孙权,向魏国称臣,被封吴王,暂时稳住了北方的曹氏。同时,派出大军5万,由陆逊率领逆水而上,抵挡蜀汉大军的进攻。

    刘备大军顺利夺下巫地(今湖北恩施巴东)、秭归(今湖北宜昌秭归),势如破竹。东吴一路退却直至宜道(今湖北宜昌宜都市)、猇亭(今宜昌猇亭区)一带,转入战略防御。蜀汉和东吴大军在此僵持,谁也奈何不了谁。

    陆逊为何不在三峡和刘备展开决战而要一路后撤到猇亭呢?看看三峡的地理环境就大概知道原因了,长江三峡的环境决定双方只能进行水战,两军数量上旗鼓相当,而占据上游的刘备无疑是占据优势。沿长江逆流而上的攻入蜀地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但那是建立在逆流一方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如东汉初,大将岑彭率战舰数千艘逆流而上,平定益州公孙述。此时的东吴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宜昌则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个较大、地势相对开阔的地区,两边的山势也不如三峡段那么险峻,刘备方的居高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面对坚守不出的陆逊,刘备亲临猇亭督师使尽各种办法,骂阵啊什么的,甚至连分兵的招数都用上了,陆逊就是不接招。刘备派张南率兵围攻宜都,指望陆逊能出兵救援。因为宜都守将孙恒是孙权的侄子,要是一般的将领可能还真就分兵去救援了。陆逊毕竟是名将,就是不分兵,让刘备的目的没有达到。

    本来打算速战速决的刘备一方,结果被动地被拖入了消耗战,主动把控战场的节奏没了。双方相峙半年多,这对深入敌方东吴境内几百公里的蜀汉一方,绝不是什么好事,士气涣散已经是预料之中,甚至连作为统帅的刘备都有些放松警惕了。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为应对酷暑天气,他命水军上岸了,将兵营扎于密林之中,而此举的代价实在是太惨痛了。陆逊抓住时机,发起大反攻,火烧蜀军连营,前后夹击,同时水军控遏江面隔断两岸蜀军的联系。蜀军全线被打爆,近5万大军损失殆尽,将领非死即降,刘备只身逃回白帝城。

    曹操一把火烧赢了官渡之战,吴蜀联盟一把火烧赢了赤壁之战,而这次的夷陵之战,蜀汉败于东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因为一把大火。夷陵之战的大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以至于后来缺乏可用之将,蜀汉由鼎盛走向进一步的衰落。

    单字解释: 夷 陵 之 战 刘 备 占 据 居 高 临 下 为 何 败 给 东 吴 陆 逊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