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

    2023.11.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一篇《出师表》使得诸葛亮“智圣、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

    如今,围绕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现代经济故事的演绎,也如八阵图一般,扑朔迷离,异象环生,具体涉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古襄阳所在地)和山东临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争中惟一一桩持续数百年的历史旧案,从大清国一直到现在,三地越争越复杂微妙,旁观者越看越疑惑丛生。

    湖北襄樊、河南南阳两地全力争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上可追溯数百年。

    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但顾知府和稀泥并未消融纷争,反而让两地更加理直气壮地争抢诸葛亮,且“对联门”之后,两地的芥蒂越积越深。

    到了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这无意中又触动了襄樊和南阳的历史旧怨,两地激烈争夺该组邮票的首发地,“邮票门”由此爆发。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南阳市方面甚至举行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2008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樊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是为“广告门”。

    南阳方面的证据很多,诸葛亮的文章中就有多处提到自己躬耕于南阳。然而襄阳方面说《出师表》一文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过《出师表》一文中说指的南阳为东汉的南阳郡,非今天的南阳市,南阳郡作为帝乡,其面积远比今天的南阳要大,直到襄阳城外,所以尽管隆中就在离襄阳20里的地方,当时仍然属于南阳郡的辖地,所以诸葛亮才自称躬耕于南阳。

    南阳郡和南郡、襄阳郡在汉代是由荆州刺史部辖的,东汉末年,则属于刘表的辖地。刘表当时虽然没有完全占据南阳郡,但其势力范围已伸展到了南阳郡的博望、新野一带,邓县更在其南,接近襄阳,在刘表的势力范围内。诸葛亮及其从父往依刘表,自然是居住在刘表的辖境之内。

    从诸葛亮的人际交往来看,其所居亦当在襄阳附近,比如庞德公就是襄阳人,住在岘山之南,而诸葛亮的好友“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人,则是游学于荆襄的人士。

    由此看来,湖北襄阳的隆中更具历史的依据,而河南南阳的隆中更具人气,受到历代文人骚客的凭吊、吟咏。但是,历史名人的故居或墓地,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一个象征物。这如同中国各地的黄帝陵和昭君墓一样,是中国人特殊历史情结的产物,表达的都是人们对古人的崇敬和追思之情。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的 躬 耕 地 究 竟 是 河 南 南 阳 还 是 湖 北 襄 阳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