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真的不够英雄吗?

    2023.11.1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刘备曹操平定吕布后回到许都,在献帝面前推荐了刘备。献帝得知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排论辈分,还高出自己一辈,就称他为“皇叔”。曹操很敬重刘备,常与他同进同出,这样反使刘备担上了心事,因为他不甘寄人篱下,要独自创出一番事业,曹操这样做,岂非要自己长久依附于他吗?

    就在这时,皇宫中出了一大件大事。由于曹操过于专擅,引起了汉献帝不满,他本来认为曹操是帮助中兴汉室的,但结果曹操野心颇大,他只不过借皇帝作个傀儡,朝廷内外,事无巨细,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汉献帝要岳父董承设法除掉曹操,他咬破手指,用血写了一道密诏,缝在衣带里,又把这条衣带送给董承。

    董承接到密诏,感到自己力量不够,他认为刘备是汉皇室后裔,当时正在许都,就想把他拉过来一起干。刘备开始以为是曹操派人来侦察,他就不露声色。后来,董承拿出了献帝诏书,刘备才答应:“愿效犬马之劳!”

    自此以后,刘备使用障眼法,足不出户,只在园子里种菜浇水,他知道曹操随时都在监视他,他的一举一动曹操都能了解。

    果然,曹操派人监视他的行动,见刘备只是浇水种菜,也就慢慢地放心了。

    一次,曹操邀请刘备去喝酒,两人边喝用青梅煮的酒,边谈着话,曹操突然劈口就说:“使君在家干的好事吗!”刘备一听大吃一惊,但强装镇静。曹操说:“种菜岂不是件大好事吗?”刘备这才放了心,两人继续喝着酒,兴趣也越来越浓,话头渐渐转向评论天下的成败得失了。

    不想,曹操又提出了个问题:“现在那么多人都在争夺天下,您看谁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呢?”

    刘备深有戒备,知道这个问题暗藏锋芒,不予回答,只说:“我可说不上来!”

    曹操面露笑容:“依我看,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个人。”

    刘备为了与董承密谋的事,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听到曹操的话,不由大吃一惊,心惊肉跳,心想,莫非事情败露了,顿时吓得打了个寒噤,手里的筷子也掉了下来。

    正在这时,天边闪过一道电光,接着又响起一声雷,刘备忙借此掩饰自己的窘态,俯身拾起筷子,没让曹操看出破绽。

    不过,千百年来,有不少人不同意这样的评价,认为刘备军事才能与应变谋略不及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人,武艺不及关羽、张飞、赵云诸将;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屡战屡败,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不能算作英雄。尤其有人又因为刘备曾经编席和卖草鞋更贬之为“织席贩履之徒”,所以更不能与英雄同日而语。

    其实,这种评价有些片面,原因是对英雄一词的界定太狭窄。

    认为刘备不够英雄的人,基于这样的思维:所谓英雄,必定具有奇谋妙策,决胜千里之才;否则不是真正的英雄。

    公平地说,用这样的标准评价刘备是很不公平的。

    从实而论,衡量一个人够不够英雄,决胜千里的谋略或盖世武功当然是重要的方面,但是仅仅如此则未免显得太狭隘。

    在历史上,刘邦曾明确地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率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在垓下之战以前,他与项羽大小七十余战,几乎每战必败,甚至自己的妻子与老父都成了项羽的俘虏。但是刘邦不仅慧眼识英雄,网罗一大批英雄为自己所用,而且能使英雄们有用武之地,各得其所。就带兵作战而言,刘邦当然不如韩信。但是刘邦却能用将,即韩信所说的“陛下虽不善带兵,却能将将”。最终垓下之战,他打败了项羽,统一天下。这种既善于识别人才,又善于使用人才的人,难道不算英雄?

    刘备决胜千里的谋略不如诸葛亮、曹操等人,武功不及关羽、张飞、赵云诸将,这一点同刘邦相似。但是他善于识别人才,又善于使用人才的能力也同样不次于刘邦,而且其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的仁德之风更超过刘邦。正因为这一点,就连智谋超群的曹操都怕他,认为他是对手,是英雄。关羽、张飞、赵云诸将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都甘愿为他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诸葛亮神机妙算,谋略超人,却心甘情愿地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错用马谡,痛失街亭之时,诸葛亮还后悔自己当年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马谡夸其谈,“终无大用”。其知人之明与用人之道确实非同一般,令人叹服。

    所以从总体上考察,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名副其实,不必怀疑。

    单字解释: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刘 备 真 的 不 够 英 雄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