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孙权简介人物资料

    2023.12.3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孙权简介人物资料,供大家阅读!

    孙权简介人物资料

    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早年经历

    孙权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出生。其父孙坚时任下邳县丞,故传其出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孙权为孙坚的第二子, 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生来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中平元年(184年),时任佐军司马的孙坚随朱儁征讨黄巾军。孙权与其母吴夫人等人都留居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中平六年(189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函谷关以东)联军,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孙权与吴夫人等随行。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刺史刘表,不幸战死。丧事毕后全家迁往广陵郡江都县。孙权幼年丧父,受到吴夫人的教育。

    兴平元年(194年),孙权的长兄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等幼弟及吴夫人等不利,朱治便将他们接到住在曲阿的孙权舅舅吴景处。

    十五而立

    兴平二年(195年),孙权的长兄孙策起兵征战江东,孙权跟随于左右。孙权性格旷达开朗、温柔多决断,又崇尚侠义,蓄养门客,与父兄齐名。常参与孙策军内部的计谋商议,孙策感到很惊奇,自认为不如他。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后与胡综、朱然等人在吴郡读书。

    建安元年(196年),孙策任命时年十五岁的孙权为阳羡(今江苏宜兴), 此后,孙权被时领吴郡太守事的朱治察举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又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孙权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

    稳固江东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不久去世。孙权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地位逐渐稳定。 又分派诸将平定安抚山越诸族,讨伐叛乱之人,很快便稳定了江南局势。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同年,东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战后,刘备、周瑜等又追击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

    此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包围,孙权采纳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抵御曹仁,以一半兵力驰救甘宁,获胜而返。同年,孙权亲率大军围困合肥,派张昭攻打九江郡的当涂县。张昭出兵不利,孙权攻合肥一个多月,亦未能破城,最后只得退兵。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与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曹仁部死伤众多,最终弃城逃走,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兼任徐州牧。

    开拓领土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

    建安十七年(212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同年,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三国鼎立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之相持达一个多月。其后,曹操率先撤退。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予孙氏。与刘备议和后,孙权再次征讨合肥,还是未能攻下合肥,便撤军东归。于逍遥津以北被魏国大将张辽所袭击,赖凌统等拼死保护,方得以离去。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再攻濡须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孙权先命吕蒙袭取荆州,潘璋、朱然也将关羽擒杀。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汉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等,作出示好举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同年秋,曹丕将领梅敷派张俭请求孙权安抚接纳,南阳郡中五县的五千多户百姓也前来归附。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

    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命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围攻南郡,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因吴将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但孙权与曹丕之间仍有使节往来,至次年才正式断绝关系。

    黄武二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之前,戏口守将晋宗杀死王直,率部下投降曹魏,被任命为蕲春太守,屡次侵犯吴国边境。六月,孙权命贺齐等袭取蕲春,活捉晋宗。同年十一月,蜀汉派中郎将邓芝来访。

    黄武三年(224年)夏,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访问蜀汉。

    黄武四年(225年)冬十二月,鄱阳人彭绮率军反叛,攻陷周围数县,拥众数万。同年,曹丕率军至广陵,孙权严设固守。此时大寒,河面结冻,曹丕撤归。

    黄武五年(226年)七月,孙权听闻曹丕病逝,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同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孙权分交州(治今越南北宁)置广州,分交趾(今越南河内东)、九真(今越南清化西北)、日南(今越南美丽)三郡为交州,以戴良为刺史;以苍梧(今广西梧州)、南海(今广东广州)、郁林(今广西桂平西)、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为广州,任命原交州刺史吕岱为刺史,士燮之子士徽起兵,自称交趾太守。但不久后即被吕岱诱斩。其后,孙权又将交州、广州合为交州。

    黄武六年(227年)正月,吴国诸将平定彭绮叛乱。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

    登基为帝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黄武七年(228年)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五月,孙权派使者出使辽东。六月,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使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并命上大陆逊辅佐太子孙登董督军国事务,驻守武昌。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太常潘濬率军五万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遣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废叔继位后,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嘉禾二年(233年),公孙渊遣使向孙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以叛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反对,但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认为孙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孙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孙权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后听从朝臣劝谏,才未出征。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

    赤乌三年(241年),孙权派卫全琮攻淮南、威北诸葛恪攻六安。全琮与魏将王凌在芍陂交战,不利而还。同时,车骑朱然围攻樊城。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

    两宫之争

    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孙权派戴烈、陆凯率军前往南郡抵抗王昶。

    去世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单字解释: 孙 权 简 介 人 物 资 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