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迎接汉献帝后,曹操定都在了哪里?为何选择许昌?

    2024.02.2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枭雄曹操是小编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不久之后,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同年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对于曹操来说,一开始不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不过,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曹操逐渐消灭了袁术、张绣、袁浩、吕布、刘表、马超等诸侯,从而一统北方中原地区,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东汉王朝是定都洛阳或者长安的。那么,问题来了,曹操迎接汉献帝后,为何要定都许昌,而不是洛阳或者其他的城市呢?

    首先,曹操之所以定都许昌,而不是洛阳或者其他城市,是因为许昌在自己的掌握之下,而洛阳当时不在曹操的掌控中。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汉献帝初平三年(193年)四月,曹操领兖州牧,这是曹操最早的根据地。对于曹操一开始占据的兖州,包含了今山东省的中部、西部,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区。在此基础上,经过数年的发展,曹操攻占了许昌及其周边地区。不过,公元196年前后,曹操并没有直接掌握洛阳地区。由此,让汉献帝定都洛阳,很可能最后是为他人做嫁衣,也即不利于自己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

    进一步来说,曹操只有将汉献帝刘协放到自己掌控的许昌,才能充分利用东汉王朝的价值。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东汉末年的洛阳,因为长期战争的影响,所以不太适合作为都城。更为关键的是,在地理位置上,东汉末年的洛阳可谓地处四战之地,并且几乎无险可守。在洛阳的西边,就是李傕、郭汜控制的关中地区。虽然董卓失败了,但是,李傕、郭汜等关中地区的诸侯可谓不可小觑。而在李傕、郭汜之后,还有马超、韩遂等关中诸侯,同样会直接威胁到洛阳。而在洛阳的南边,就是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彼时,该地区是张绣这位诸侯的地盘。

    在东汉末年,张绣虽然实力不如曹操。但是,就张绣的背后是荆州牧刘表,也即在荆州牧刘表的支持下,张绣同样令曹操非常忌惮。而就洛阳的北边来说,则是张杨、袁绍等诸侯。特别是袁绍,在击败公孙瓒等对手,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而靠近黄河的洛阳,自然会受到袁绍的直接威胁。如果曹操真的定都洛阳的话,很可能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就会派遣一支大军偷袭洛阳了。与此相对应的是,许昌在黄河之间,还隔着一个郑州,也即其具有一定的缓冲地带,从而给曹操的防守提供一定的时机。

    最后,在地理位置上,许昌三面环山,西北有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也即相对于洛阳,许昌具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并且,就许昌的周边地区,基本上都被曹操攻占,因此,对于吕布、袁绍、张绣、袁术、刘表等诸侯,想要偷袭许昌的话,显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曹操可以比较放心地南征北战,而把汉献帝刘协放在后方的许昌。如果是定都洛阳的话,显然曹操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进行防御,这无疑会限制曹操的对外作战。值得注意的是,等到公元220年,也即曹丕建立曹魏后,选择迁都洛阳,这是因为洛阳周边已经不存在可以威胁到曹魏的势力了,也即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显然不可能直接攻打到洛阳一带。

    单字解释: 迎 接 汉 献 帝 后 曹 操 定 都 在 了 哪 里 ? 为 何 选 择 许 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