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顾恺之画作洛神赋图

    2024.03.1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为取材的依据,绘画出作者对洛水之神的爱慕之情,以及人与神不能连结的惆怅之情。本文是顾恺之画作洛神赋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顾恺之画作洛神赋图

    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虽然看起来像是人物画,但是仔细上不难发现实际上大量的情节都是由山水画来展开的。因为顾恺之是比较早就开始涉及山水画的创作和理论上的写意,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幅图中部分山水画的画法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的艺术表现。从线条上来看,图中的线条非常有劲,表现力极强,色彩变化起伏不大,虽然结构比较单调,但是又极其富有装饰性的感觉。

    《洛神赋图》是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在经过洛水的时候,见到了洛水女神的爱情。文章中的主人公虽然对洛水有着爱慕之情,但是因为残酷的现实,不得不选择离去的故事情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伤感。但是在图画中,顾恺之却将结局做了很大的修改,变成了一个让人欢喜的结局,主人公和洛水终成眷属,这也表现出绘画者对现实还是充满美好向往的。故事用连环画的方式呈现在一幅画中,将一个传奇故事描绘的浪漫和感人。

    《列女仁智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之一,此作品为南宋的摹本。孙光禄大夫的《列女传》是《列女仁智图》的取材来源。全书主要是写妇女的道德行为给国家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分别有好和坏两个相反的道德方面来进行描述。此图就是摘取了其中的仁德卷来进行绘画创作。

    在《列女传》中的仁智卷一共有15个小故事,但是在《列女仁智图》中却只有7个故事是保存完整的,另外3个故事只保存了一半,还有其余的5个故事则全部已经遗失。在完整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主要有描绘到汉代时期男子和女子的穿衣制度,比如男子在头上要戴上进贤冠,身上要穿有曲线的大袖袍,腰上要佩戴绶带并且要挂上长剑;女子头上要梳着垂髾髻,身上要穿深色的衣服,眉毛的颜色要朱色,这是模仿赵飞燕的新妆,这些也可以体现出当时的穿衣风俗和穿衣习惯。又比如所乘坐的马车被称作是轺车,这也是汉代特有的规格。这些细节都描绘得非常到位并且没有错误,与出土的石像、壁画中所看到的景象都可以相互对应起来。

    据《汉书》上的记载,刘向向汉成帝上呈《列女传》的时候,还另外呈送了《列女颂图》,并且把这个画成一个屏风。在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诗中也曾经提到过自己在宫中看到过《列女传》。并用其中的要求来告诫自己。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为小虎子,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见多识广,才思广博,擅长写诗作赋和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主要精通画人物画和山水画。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

    画家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族的家庭,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都当过官。顾恺之当官的路途并并不是特别顺利。最开始的时候,担任过参军的职位,在大司马死后,他又任命为刺史府的参军。直到晚年,他才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但是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顾恺之的官职虽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还是具有很高的人气的。当时的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就是痴绝、画绝和才绝。其中,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并同时又有点痴呆的感觉。画绝就是指他在绘画上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文绝是说他博学多才,非常擅长写诗作赋,在书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顾恺之流传在世间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的应该是《观涛赋》和《筝赋》。他的绘画作品比较多,但是有很多都已经流失。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不仅有人物画,世俗故事等,还有飞鸟走兽和山水绘画等。

    单字解释: 顾 恺 之 画 作 洛 神 赋 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