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2024.03.2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晋武帝司马炎,别名司马安世,生于公元236年,死于公元290年,享年54岁。那么司马炎是谁的儿子呢?下面学习啦下班为你解答。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

    司马炎的父亲是司马昭,母亲是王元姬。司马昭是曹魏权臣,王元姬则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礼。在王元姬的教导下,司马炎也是一名温文尔雅,举止从容的有为青年。

    司马炎创立了晋朝之后,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来发展生产,并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禁私佃客。又让蜀吴地区的人民,北往,充实北方,废除屯田,改为州郡编户。

    晋武帝司马炎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于是自我节俭,起到表率作用。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法条法令,亲身听讼录囚。

    然而,英明一世的司马炎,绝对没有意料到,在他死去之后,诸王率兵各据一方,为了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止,形成了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承亡父司马昭的权势地位,称晋王,官享相国,一举掌控了曹魏政权的军事行政大权。同时,司马炎认为代魏自立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积极的为学习曹丕篡汉的事而做准备。司马炎先是授意一些亲信心腹之人前去劝说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曹奂迫于压力,知道自己没有反抗的资本,于是在公元266年2月写下传位诏书:晋王司马炎一族三代辅佐大魏曹氏,扶保幼帝,吞并蜀国,战功赫赫功劳盖世,天下都承受了司马氏族的恩惠,现在我代表上天把皇位禅让于晋王司马炎,魏国上下都当顺应天命,恭敬新帝。

    司马炎假装谦让推脱了几次,最后在朝中文武大臣的集体再三恭迎劝谏之下才接受了曹奂的禅让诏书。2月8日,司马炎祭天称帝,改国号为晋,后世称为晋武帝,他把曹奂礼封为陈留王。曹魏政权由曹丕篡汉开始,到司马炎篡魏一共传承了45年。

    司马炎登基后为了巩固政权,勤于政事,宽待门阀士族,同时积极准备伐吴统一天下,最终建立了晋朝。

    司马衷之所以能被司马炎确立为太子继承大统,主要是有四个原因:一是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二是司马衷母族、妻族势大;三是父凭子贵;四是皇后的支持。

    第一个原因立长不立幼的继承制,司马衷是司马炎的次子,但是2岁夭折,所以司马衷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而皇位继承一向奉行立长的原则。朝中文武大臣也支持身为皇长子的司马衷继承大位。《晋书》记载了司马炎册立太子的时候顺从王公卿士之议。

    第二个原因司马衷母族、妻族实力强大。司马衷母族是弘农杨氏,妻族为门阀大族贾氏,两家在朝中权势显赫。魏晋时期是门阀士族开始形成壮大的时候,司马家能得天下也与门阀世家的支持有关系。所以立司马衷为太子,既是安抚拉拢杨氏、贾氏两大门阀,也是为了国家朝政的稳定。

    第三个原因父凭子贵,虽然司马衷本人痴傻低能,但是他的儿子司马遹却是聪慧过人。《晋书》记载司马炎评价司马遹此儿当兴吾家。所以司马炎因为司马遹的机敏聪慧无废立之心,司马衷占了儿子的光。

    第四个原因司马衷生母杨皇后的支持,杨皇后在晋朝的地位很高,司马炎很敬重她的意见。在册立太子一事上,她坚决支持自己的儿子司马衷,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杨皇后临死的时候还在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她担心新任皇后对司马衷不利,所以请求司马炎立自己堂妹为新后,《晋书》记载司马炎流涕许之。所以杨皇后为司马衷坐稳太子之位作用也甚大。

    司马炎当上皇帝,有些效仿曹操、曹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是逼迫魏元帝退位,自己做皇帝。后来,明知道他的儿子司马衷头脑不怎么好使,但仍然传位给他,这一切都是出于国家的稳定的角度来考虑。 

    单字解释: 司 马 炎 是 谁 的 儿 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