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北周最杰出的将领韦孝宽为何没反叛隋文帝

    2024.01.2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韦孝宽是北周最杰出的将领,可以称得上是文韬武略,料敌如神,神通广大。所以弘农杨侃对他非常器重,并将女儿嫁给了他。韦孝宽曾屡立战功,大统十二年,西魏大冢宰高欢倾巢出动,企图一举平定关中,大军在战略要地玉壁,被守将韦孝宽拦阻堵截,高欢连营数十里,昼夜猛攻六十多天,死伤过半,不得已而退兵,高欢因此怨恨而死去。

    除了这场战役韦孝宽功不可没之外,他还曾为北周献平齐三策,周武帝据此统一了中原,由此韦孝宽便名扬天下。有很多英雄豪杰都以他为榜样,提到他的名字更是佩服和赞扬。

    就这样,渐渐地,韦孝宽的名气与实力,杨坚也早就听说过了,于是在他以辅臣身份入主相府的时候,面对尉迟迥的反叛,首先想到的便是任用军功资历均与尉迟迥不相上下的韦孝宽做行军元帅。

    韦孝宽也欣然答应,而且也没负杨坚所托,一举拿下了尉迟迥,再一次印证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是韦孝宽为何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反叛杨坚,而是非常依附听从他调遣呢?事实真相又究竟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韦孝宽的妻子是弘农杨侃的女儿,而杨坚又自称是弘农杨氏的后代,所以杨、韦是亲家关系,杨坚上台后,韦孝宽肯定是会大力支持,绝不会反对,况且韦孝宽早年曾效力于独孤信麾下,杨坚的父亲杨忠也效命于独孤信,加上独孤信又是杨坚的岳父,所以韦孝宽不仅与杨坚有亲戚关系,而且与杨氏家族有战场上同生死的友谊,交情非常的深厚,在这些感情问题上,韦孝宽就不可能叛乱了。

    但是有的人却不赞成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这件事单就感情而言非常牵强,历史上亲兄弟自残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要说只沾点亲带点故的关系了,所以他们认为在那个战乱年代,人们为了权与利早已不顾及什么伦理道德,更不要说友谊亲情了。更何况杨坚图谋篡周建隋大业,更是名不正言不顺,既然杨坚能取代自己的外孙的帝位,那么韦孝宽为何不能反叛杨坚呢?那么韦孝宽不这样做,肯定也有着自己的打算,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他们认为,韦孝宽平定尉迟迥后没有乘胜回师长安,驱逐杨坚,夺取政权,是因为韦孝宽只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但是却不是一位政治领袖,更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纯粹的军人能够夺取政权,韦孝宽对此有清醒认识,同时尉迟迥的例子就说明了一些问题,这便是他没有谋反的原因所在。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这一说法一出,也有人不赞同,这部分人的看法是,并不是纯粹的军事领袖便不能夺取政权,南朝宋、齐、梁、陈政权的更迭,就是军人政变成功的案例,而韦孝宽之所以没有叛乱,主要是他这个行军元帅虽可仰仗自己的威名统辖一时,但其手下的兵战线并不统一,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打算,即便是韦孝宽起事,他们也未必会迎合。况且,杨坚在这支平尉迟军队中也有安插亲信,故韦孝宽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不想因为这个原因而招来杀身之祸。

    而无论是哪种说法或者是猜测,有一个事实是没法更改的,那就是韦孝宽在班师回京不久后就去世了。一代将星的与世长辞,也使一些人认为,韦孝宽当时已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没有时间与机会让自己一搏了,起兵反叛不是不想,而是已经力不从心了,也就随他去吧。

    无论是哪种说法还是想法,总之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在权力与地位面前人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索,都无法改变人们追逐权力和地位的野心,虽然人们没有为此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只是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不是本身没有想过,只是知道事实不允许也就放弃罢了。

    单字解释: 北 周 最 杰 出 的 将 领 韦 孝 宽 为 何 没 反 叛 隋 文 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