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军事门外汉杨广的大业神话的破灭

    2024.01.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遍布于中国东北、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具有5000年历史,最远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国。但其实早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7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从公元前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史称古朝鲜。半岛南部形成几个部落联盟,沃沮、濊、马韩、辰韩、弁韩。后来马韩统一三韩,称辰国。史书记载:其朝鲜历千余年,致汉高帝时灭,武帝元狩中,开其地置乐浪等郡。高丽本朝鲜地,汉武置县属乐浪郡,时甚微弱,后汉以后累代皆受中国封爵,所都平壤城则故王险城。

    由于魏晋时期中原王朝的大分裂,高丽有了发展壮大的时机,逐渐脱离了中原王朝之控制,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南北朝时期,高丽则左右逢源,一方面不断遣使南朝进行笼络,和南朝各政权对北朝形成包围之势。历代高丽王,从高琏到高云到高安到高延到高成,始终把与南朝政权交好作为基本国策,从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援,不停地贡献财物给南朝各君主,如公元436年,宋文帝欲侵魏,高丽王琏资助军马800匹,而南朝各政权也对高丽王许以加封官爵来讨其欢心,使之成为牵制北朝政权南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丽和北朝也时有敷衍。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时,高丽王高琏“贡献倍前”。高丽君王心里明白,只有维持南北朝分立的局面,自己才有发展的空间和不受中原王朝威胁,因此极力阻挠中原王朝的再次统一和强大。

    但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后,高丽非常恐慌,此时的高丽王名汤,他已明显感觉到了自身的威胁,于是一方面仿照以前的边疆小国的做法,遣使入朝称臣纳贡;另一方面,积极扩军备战,更甚者,派军队骚扰隋的边境。史称“高丽王汤闻陈亡,大俱,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这种既顺又抗的骑墙态度使隋文帝隋朝的挑战和威胁。

    要知道,自古以来,东亚世界是以中国各大朝代为宗主,周边国家为属国的华夷朝贡国际体制,这种体制,形成于商周时期的天子分封制。中原强大的王朝经常册封邻国,以维持自己的主体地位及边境安全,渐渐的形成了一种册封体制,得到天朝皇帝恩准的国王,才是符合东方国际体系的真正的国王。该部落也变成了天朝的属国,要遵循朝贡之礼。同时,天朝也需承担起了保护该属国的责任。至隋朝时,这一册封体制巩固了下来,成为当时以隋为核心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隋朝当时已经是四方来朝,但是唯独高丽在这方面敷衍了事,没有诚意。自从北魏世祖册封高丽王以后,高丽一直对中原王朝称臣,并遣使入贡。开皇元年,杨坚建隋,高丽遣使入朝进贡,但在有隋一代,高丽入贡次数寥寥可数,根据《隋书》和《三国史记》记载,高丽入朝的次数日渐稀少。无怪乎隋炀帝在启民可汗帐内对高丽使者言道:“归语尔王,当早来朝见。不然者,吾与启民巡彼土矣。”

    其实上仅如此,高丽已经明里暗里和隋朝唱起了对头戏,开皇十八年(598)高丽联合靺鞨侵入辽西地区,“元率靺鞨之众万余,侵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之”,大业三年(607)三月,炀帝巡幸至突厥启民可汗处,发现高丽秘密派出的使者早就到达了那里,种种迹象表明高丽早就与靺鞨、突厥明铺暗盖,其对付的自然是隋。高丽的种种不轨行为,不仅是对隋朝天朝上国地位的挑战,而且也鼓励了其他小国对隋“不忠”,成为隋的隐忧,因此,征伐高丽就有了敲山震虎的意义。

    隋朝对高丽的征伐始自杨坚,就在598年,高句丽进攻辽西后,隋文帝就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并下诏黜除高丽王高元官爵。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注:今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但已无力投入战斗;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虽然出兵不利,但目的总算达到,高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

    可以说,杨广的出兵是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而且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不是脑袋发热的心血来潮,大业六年,隋统治集团曾就高丽问题进行过讨论,裴炬力主讨伐,他说:“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令乃不臣,别为异域。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可不取,使冠带之境,遂为蛮貊之乡乎!”意思是说,高丽原本是中国的领土,怎能不要,高丽心怀不臣之心,怎能不伐。于是,杨广打着“高丽高元,亏损藩礼,将欲问罪辽左,恢宣胜略”的旗号,准备向高丽讨个说法。因此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目的不是攻城掠地军事目的,而更具有政治含义。

    当然,就向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含量一样,古代战争打的是经济含量,要是中原处于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年代,中原王朝也难以对高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由于统一及隋初十余年的励精图治,隋国力大增,具备了征伐高丽的资本。这从隋炀帝伐高丽时军队的数量规模等可以看出来。隋军兵力113万余人,号称二百万,这还不算那些后勤支援部门,“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单字解释: 军 事 门 外 汉 杨 广 的 大 业 神 话 的 破 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