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揭秘隋末群雄薛举反唐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2024.04.2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 隋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年荒民饥,陇西盗贼蜂起,金城县令郝瑗为讨伐贼寇招募兵卒数千人,任命薛举为将。分发铠甲,大集官民,置酒飨士,薛举和儿子薛仁杲及其徒党于座中劫持郝瑗,假称收捕谋反之人,随即起兵,囚禁郡县官员,开仓散粮以赈济贫乏。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   ,封薛仁杲为齐公,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别处贼寇宗罗睺率其众归附,封为义兴郡公。继而招附群盗,劫掠官马。兵锋甚锐,所至之处城池皆被攻下。

    薛举,李世民为元帅率军予以抗击,进驻于高摭城,李世民认为薛举军粮少,急于速战速决,于是决定守城不战,以拖垮他们。时逢李世民生病,卧床不出,而薛举多次挑战。李世民的部将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示兵于高墌,倚仗人多而未设防范,薛举诱使唐军出战时进行突然袭击,最后将唐军击败,唐军死者达十分之六,并俘唐朝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等。李世民见大势已去,领军逃回长安,薛举于是夺取高墌城。

    根据《旧唐书》及《新唐书》中均有记载,薛举起兵反隋后,自称为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封其大儿子薛仁杲为齐公,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

    薛举长子,薛仁杲继承了其父的骁勇善战,号称“万人敌”,子承父业,成为隋末唐初占据陇西的军阀。大业十三年,薛仁杲跟随其父亲薛举起兵,占据陇西之地,七月,薛举称帝,立薛仁杲为太子。武德元年八月,薛举去世,薛仁杲继位。同年十一月,薛仁杲在浅水原之战中被唐军击败,薛仁杲带兵进城拒守。天快黑时,唐朝大军相继到达,于是包围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薛仁杲无计可施,于十一月初八日,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唐朝得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兵,民众五万人。李世民将其押送回京,最终难逃死劫。

    虽然比起薛仁杲的勇猛善战,薛仁越似乎并未遗传了家族的这个特点,并未有出众的战绩,这可以称的上是缺点也可以是优点,因为同出一辙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虽然同样驰骋战场,武艺绝伦,但同样的有多少的战功就意味着在他们的刀枪下有多少将士丧生,习惯了战场的茹毛饮血,人性也逐渐被蒙蔽,薛举与薛仁杲在对待战俘方面都有耸人听闻的手段,极为残忍,而相比之下,不善于杀戮的薛仁越就显得仁德多了。

    单字解释: 揭 秘 隋 末 群 雄 薛 举 反 唐 的 最 大 原 因 是 什 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