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李承乾被罢黜之后,李世民为何没立李泰为继承人呢?

    2024.04.0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公元前六百一十九年(619年),太极宫承乾殿中,一个孩子在这里呱呱坠地,这是秦王李世民和秦王妃长孙氏的嫡长子,唐高祖李渊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承乾,“承乾”二字,一为这个孩子出生地方的名字,二为承继皇位,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对这个嫡长子也是极其宠爱。

    不久,尚在襁褓之中的李承乾被李渊封为恒山王,以示对这个孩子的恩宠,也是变相的对李世民的补偿。

    因为李渊的优柔寡断(从李世民的封号、权力还有李承乾的赐名就可以看出),导致秦王一派与太子、齐王一派冲突日益激烈,矛盾愈发尖锐,加速了两大派系的兵戎相见。太子李建成认为自己这位二弟不是那种愿意屈居人下的人,而李世民则认为自己立下赫赫战功,凭什么让李建成做了太子。就这样,这个刚刚统一的大唐帝国风云激荡,一场政变正在酝酿之中。

    公元六百二十六年(626年),秦王一派在政治斗争中落入下风,秦王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调集秦王府精兵,埋伏于玄武门之中,趁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入宫之时,将其杀害。随后,李世民又率军入宫,逼迫李渊将军政大权悉数交付自己,并且改立自己为太子,一个多月后,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登基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在即位之后,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们效仿当年自己兄弟,出现兄弟睨于墙,最后演变为流血斗争,于是,马上将自己不到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并且,多次表示自己绝不会改立太子。就这样,这个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的孩子,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皇太子,帝国未来的掌门人。

    不久,太子李承乾突然患病,一向不信道也不信佛的李世民却请来了道士为儿子祈福,又大赦天下,希望为自己的儿子多积些功德,能够长命百岁。

    年幼的时候,在李世民的悉心调教之下,太子李承乾还是一个明君坯子,长大之后,因为患上了腿疾,性情大变,经常引起李世民的不满。一来二去之下,太子李承乾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愈发加深。

    此时,李世民又开始宠信魏王李泰,引起朝堂上开始形成派系,魏征病重之时,劝谏李世民不要轻易废立太子,李世民亲口答应,绝不会因太子性情大变而改立魏王为太子,可就是这样,太子李承乾仍旧对父亲宠信魏王不满。

    公元六百四十三年(643年),太子李承乾在刺杀魏王李泰失败后,决定效仿父亲,铤而走险,发动政变,结果因为事情败露而失败,唐太宗心痛如绞,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还是没能避免自己的儿子们走上了自己的老路。心痛之余,唐太宗将李承乾囚禁在宫中,与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谏议大夫褚遂良等人商议该如何处置李承乾谋逆之事。

    纵观历史上的那些政变失败的皇子,下场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诸大臣提出要诛杀李承乾的时候,唐太宗却不愿下手。此时,大臣来济提出“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趁机下旨,仅仅只是将李承乾罢黜太子之位,贬为庶人,流放千里,保住了爱子的性命。

    在李承乾被罢黜之后,此时唐太宗已经年迈,储君一事却悬而不决,唐太宗更喜欢魏王李泰,可是以李泰的性格来说,他即位之后,大唐宗室必会被血洗,而自己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的废太子李承乾,则必定会是第一个被杀的。

    于是,李世民为了李承乾、李泰、李治兄弟能够和睦,以“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为由,将晋王李治迎入东宫,立为太子。

    单字解释: 李 承 乾 被 罢 黜 之 后 李 世 民 为 何 没 立 李 泰 为 继 承 人 呢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