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魏征 不过是苦心树立的“棋子”

    2024.02.0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李世民与魏征,千年以来一直被视为明君和诤臣的典范。这诚然符合史实,但李世民和魏征真实关系,比我们通常想象的更加复杂。在读唐史的时候,不难发现,李世民一听说魏征有不检点地方,就马上派官员去查;我们还不难发现,在魏征死去才6个月,李世民就下令,解除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姻,摧毁魏征墓碑;我们更不难发现,魏征并不是最敢于说话的大臣。

    李世民的苦心和代价

    李世民,这个人确实不错,很多问题上看得准,看得深,在诤臣问题上也是如此。李世民知道,要成为明君,要国泰民安,朝廷上必须要有敢说话的人,要有诤臣;但李世民毕竟也有七情六欲,如果诤臣们在各个方面都会提出谏议,必定会丧失很多人生乐趣,这时候需要极大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诤臣们有时候提出错误谏议,而又不好拒绝,那后果更是严重。用一个常人眼光看,魏征的存在对任何人都是极大麻烦,需要极大心理承受能力。据史料上讲,魏征光上书谏言给李世民就有二百多条,数十万言,还不用说大量的口头谏言呢?这些谏议,不仅是有关国家大事,更多是在生活上、道德上的。《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很好的鹞子,有次正在逗弄的时候,见魏征进来,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征这次向太宗奏事,时间特别长,等魏征离开,鹞已经闷死了。李世民为什么藏起鹞来呢?李世民害怕魏征?这当然不可能,李世民这种强势君主怎么可能去害怕魏征这么一个臣子呢?这主要担心魏征会借助玩鸟嗦起来,从安邦治国到修身养性说个半天,会很烦。这也侧面反映了魏征等诤臣所谏议方面无所不包,包括对君主的生活。李世民深知,作为诤臣们的为难。魏征,就为了让大臣们能够敢于说话,李世民苦心树立的棋子。为了这颗棋子能实实在在发挥作用,李世民对于魏征各方面建议,几乎都全盘接受,即使有时候明知魏征建议是错误的。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世民和众大臣在商议朝鲜问题。李世民说:“渊盖苏文(注:高句丽王国实际最高统治者),谋杀他的君王,虐待他的人民,现在又违抗我的命令,侵略邻国,不可以不对他进行讨伐。”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手指一挥,中原就太平了;向四方转头察看,四方蛮夷就全都臣服;声威德望达到巅峰。如果现在要渡海远征一个小小的蛮夷,如果马上攻克,当然很好。但万一挫折,就会伤害威望,迫使中国出动愤怒之师。国家安危,就难以预测了。”李世说:“薛延陀侵入的时候,陛下打算出军穷追猛打,但被魏征劝阻了,以至留到今天,仍然在边疆制造灾难。当时如果用陛下的策略,北方早已平安无事了,也就没有今天朝鲜问题了。”李世民说:“确实如此,这是魏征的失算,我听从他的谏议之后不久就感到后悔,但不愿出口,恐怕阻吓别人呈献良谋。”后来,李世民还是决定讨伐朝鲜(高句丽王国),但是李世民三次讨伐(644年、648年、655年)朝鲜都没有成功。讨伐朝鲜的三次失败,或许是李世民军事生涯中最惨痛经历,也大大损伤了唐朝的国力。李世民为了不阻吓别人呈献良谋,为了树立魏征这个诤臣榜样,对于魏征的错误违心采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魏征的幸运和代价

    魏征是幸运的,因为李世民选择了他。每朝每代都有诤臣,独魏征令人羡慕,不仅大量谏议被采纳,而且能善终,能名垂千古。魏征的特殊身份,是他被李世民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魏征属山东庶族,又是李世民敌人李建成的近臣。李世民执政时候,有个明显特征就是极力打压山东士族,除了提拔陇西人士,就是利用山东庶族打压山东士族。魏征曾是李建成的近臣,而李世民敢用他,能用他,除了李世民胸襟宽广外,树立起魏征的诤臣榜样更能有说服力。魏征敢言,善言,也是成就魏征幸运的重要方面。这方面不多说了。荣耀背后是代价。李世民接纳魏征各个方面大量谏言,包括道德方面的谏言,作为心理补偿,李世民肯定对魏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对魏征的道德要求几乎苛刻。曾经有人控告魏征用人不公,包庇亲戚。李世民马上派人去调查,结果没有这回事情。但李世民不放过魏征,责备他不知道回避嫌疑,虽然没有私心,但还是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看到,李世民是容不得魏征的私心,哪怕私心的嫌疑。更大的代价是,魏征不能取得李世民的绝对信任。如果说李世民对魏征有憎恨之心有些过分,但内心深处必然有些不喜欢他,嫌弃他。杜正伦、侯君集,是魏征向李世民推荐的两个人,魏征认为他们两个人都有宰相之才。但杜正伦、侯君集辜负了魏征的推荐。杜正伦被李世民派去教管太子,但杜正伦没能很好履行责任,加上泄露李世民交待的一些机密,被李世民一贬再贬;而侯君集更是谋反,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就怀疑魏征私结党羽。魏征荐人不当,被李世民怀疑,这算正常;但是当初房玄龄同样荐人不当,却没有被李世民怀疑,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对魏征不是特别信任。张亮,郑州人,房玄龄认为他果断有谋略,把他向李世民推荐。后来张亮“养子五百人”,谋反,被李世民诛杀,但却没有影响到李世民对房玄龄的态度。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之一,可能就是房玄龄了,李世民让他当了15年宰相。魏征另一个不当举措,更令他付出代价。据说,魏征把规劝李世民的话,自己特意记录下来,拿给起居郎褚遂良看。后来有人把这事情,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特别愤怒,认为魏征这是在沽名钓誉,愤怒之下,解除了公主和魏叔玉(魏征的儿子)婚约,摧毁了他亲自为魏征撰写的墓碑。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魏征,一方面李世民需要魏征这样的诤臣,另一方面李世民不会绝对信任这样的诤臣,不会从内心喜欢这样的诤臣。李世民造就魏征千古名声,魏征也衬托出李世民英明,但他们都付出了代价。李世民面对魏征这样的诤臣,很多个人生活情趣必然受到限制,很多时候要违背自己的想法,屈从魏征的建议。魏征,他在李世民心中,不可能取得像房玄龄那样的地位,也不可能取得绝对信任,但这个比起他千古的名声算不了什么。魏征就是李世民所能容忍诤臣的底线,他不会容忍比魏征还敢说话的人,比如萧。(摘自《楚天都市报》08.05.07)B12

    单字解释: 魏 征 不 过 是 苦 心 树 立 的 棋 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