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韩瑗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2024.01.2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韩瑗,字伯玉,唐朝时期宰相,刑部尚书韩仲良之子。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瑗出身于南阳韩氏,历任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侍中,袭封颍川县公。他在废后之争时,支持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武则天,引起武则天的嫉恨。显庆二年(657年),韩瑗被诬陷谋反,贬为振州刺史。显庆四年(659年),韩瑗病逝,又被抄没家产。中宗年间平反。后追谥“贞烈”。

    主要成就

    韩瑗担任宰相期间,多次上表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唐宣宗年间图像凌烟阁。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中,其中第六位便是“中书令兼修国史韩瑗”。

    轶事典故

    唐高宗曾欲封武则天为宸妃,韩瑗与来济劝阻道:“自古以来,从未听过有宸妃这一封号。”高宗遂作罢。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后,要求表彰韩瑗、来济,称:“陛下要封我为宸妃,他二人能直言进谏,难道不是忠心国家吗?”韩瑗、来济忧惧不已,屡次请辞,但都未获允许。

    人物评价

    刘昫:昔齐人馈乐而仲尼去,戎王溺妓而由余奔,妇人之言,圣哲惧罹其祸,况二佞据衡轴之地,为正人之魑魅乎!古之志士仁人,一言相期,死不之悔,况于君臣之间,受托孤之寄,而以利害祸福,忘平生之言哉!而韩、来诸公,可谓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宋祁: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内牵嬖阴,外劫谗言,以无忌之亲,遂良之忠,皆顾命大臣,一旦诛斥,忍而不省。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天以女戎间唐而兴,虽义士仁人抗之以死,决不可支。然瑗、济、义琰、仪四子可谓知所守矣。

    司马光: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二十年。

    王夫之: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太宗所任以辅己者也,贬死黜废,不能以一日安矣,保禄位以令终,唯怀奸之李勣耳。自是而外,若韩瑗、来济、杜正伦、刘仁轨">刘仁轨、上官仪、刘祥道">刘祥道,较无覆之伤,而斥罪旋加,幸免者亦托于守边以免祸。

    屈大均:广人为宰相自瑗始。其直谏不回,盖古大臣之谊。张九龄继之,卓识风度,远迈姚、宋。天下称曲江公而不名,而瑗也实开其先。故称曲江者,当先称瑗。

    单字解释: 韩 瑗 有 哪 些 成 就 ? 后 世 对 他 的 评 价 如 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