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宋朝历史上的两次幽州之战,结果分别如何?

    2024.04.3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宋朝历史上的两次幽州之战,结果分别如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宋建立后,国家还处于分裂状态,赵匡胤也并没有打算就这样而已,也是希望能够一统天下。不过当时的政策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赵匡胤基本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南方,而宋太宗登基后,南方基本上稳定了,在向北灭亡北汉后,宋和辽直接对峙了。

    宋太宗也希望能够收复幽云十六州,进而更进一步。

    所以宋太宗多次伐辽,可是每一次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历史上北宋曾先后两次爆发幽州之战。

    第一次是北宋刚刚消灭北汉,占领都城太原后,集结了数十万部队。宋太宗想一鼓作气夺取幽云地区。可是,当时反对声很多,原因在于宋军围攻太原时间太久,粮饷耗尽了,士兵士气也不高,需要修整。

    只有崔翰怂恿赵光义,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正合宋太宗意,因此决意北伐。

    随即,宋军翻越太行山一路向幽州推进。正当宋军围攻幽州的时候,大辽援军到了,宋军乱了阵脚而大败。宋太宗赵光义中箭负伤,乘驴车南逃。

    这一次对决,大宋败得是体无完肤,要不是宋太宗跑得快,恐怕他也会被俘虏的。

    但没想到,赵光义是记吃不记打。雍熙三年,大辽的皇帝变成了一个小孩子,由萧太后摄政。赵光义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后宫干政,必然导致朝政不稳,这正是夺取幽州的天赐良机。

    于是不顾众臣反对,作出再次进攻幽州的决策。这一次宋军三路大军北伐。东路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为副,另一支则由米信、杜彦圭率领,自雄州趋新城(今河北新城)。西路由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自雁门趋云州,尔后会合田重进部东下,从北面会攻幽州。中路以田重进为主将,谭延美为副,自定州北上趋飞狐口。

    中西路两军进展顺利,可是东路军遭到了辽军主力的奋力抵抗,大辽采取了疲惫消耗宋军的作战方针,还截断了宋军的粮道,当时夏天,大军行进途中缺水,士兵困乏不堪,战斗力堪忧,结果在岐沟关大败,残兵一路溃退。

    东路的惨败,导致赵光义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构想了,只能让中西二路也南撤。

    两次幽州之战其实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太宗赵光义错误地判断了敌情,在准备不够充分,时机不够成熟的条件下轻率发动战争,因而招致失败。

    单字解释: 宋 朝 历 史 上 的 两 次 幽 州 之 战 结 果 分 别 如 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