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揭秘:欧阳修花甲之年被告“与长媳通奸” 结局如何?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皇祐元年(1049年),在经历滁州、扬州、颍州、应天贬谪流离之后,42岁的欧阳修再度被召回京,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经历了两次党政被贬的政治教训,欧阳修致力于修史著文,他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修撰《五代史记》。不仅文才天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更为人称道的是,欧阳修有慧眼识珠的识才之能。嘉祐二年(1057年),50岁的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任主考官,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提携了一大批文坛巨星,开启北宋简约文风之先河,以至于唐宋八大家中有四人拜其门下。

    欧阳修仕途也一路青云直上,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到达了个人政治生涯顶峰。人生就此终老,岂不乐哉?

    殊不知,北宋官场云诡波谲,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即将到来,它将彻底摧毁欧阳修的政治生涯和心理防线——欧阳修第三次陷入党争旋涡,再遭道德诬陷,成为他绝意官场,孤独终老的人生谢幕。

    公元1064年,历时一年半的“濮议之争”爆发。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引发的争论却势如海啸。

    此前一年,在位长达四十一年的宋仁宗病逝。宋仁宗无嗣,由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即位后,围绕其生父濮安懿王的封号,朝堂上掀起争议。顺从宋英宗的个人私心,韩琦、欧阳修一派公开提议,应当奉濮安懿王为“皇考”;司马光、吕诲、范纯仁一派则坚持认为,既然英宗过继给仁宗并继承皇位,只能称仁宗为“皇考”,生父濮安懿王为“皇伯”。

    随着争论日渐深入,表面上的封号之争,已经升级为即位之初的宋英宗,与试图干预朝政的曹太后斗争,继而引发执政与台谏两股势力的“君子小人党争”。韩琦、欧阳修一派的主张,遭到了朝臣坚决抵制,欧阳修成为舆论愤怒的首要攻击目标,他不仅被贴上了小人标签,还被称为“首开妄议者”“首恶之人”,被喻为“豺狼当道,击逐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最终的角力结果,是宋英宗强力干预,他立濮王园陵,吕诲、范纯仁等被罢免外放。

    欧阳修"/>

    欧阳修

    濮议之争表面以欧阳修一派获胜,但却得罪了大多数持所谓正统价值观的士大夫阶层。欧阳修自知成官场眼、钉肉刺,便连续上奏折自请外放。熟料,未及允准,英宗突然辞世,宋神宗即位。被悬在风口浪尖的欧阳修,失去皇权靠山,已骑虎难下。对反对派而言,报复的机会也来了。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英宗离世,花甲之年的欧阳修,便再次遭遇“长媳风波”的绯闻。

    这一次举报人是欧阳修妻弟薛宗孺,薛因私交不睦怀恨在心,检举欧阳修和长媳吴春燕有不正当关系,随即被御史彭思永和蒋之奇利用攻击。尤其蒋之奇,此人曾在濮议之争中拥护欧阳修,被一并视为“奸邪”,他为与欧阳修划清界限,借机积极揭发所谓乱伦绯闻,一场指责欧阳修“禽兽不为之丑行,天地不容之大恶”风暴骤至。欧阳修愤怒申辩,宋神宗派人调查,彭思永和蒋之奇却无法证明其罪,只能以“莫须有”来搪塞:“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这起事件结果是,彭和蒋被贬谪,神宗“敕榜朝堂”,告诫群臣莫再非议,算是替欧阳修辨诬。

    然而,二十年间两次遭亲戚指控,遇“乱伦”污名,被政敌攻讦,欧阳修心如死灰、苦不堪言。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努力挣脱政治旋涡。于是,连续上表请辞,欧阳修终在熙宁四年(1071年)获准,以太子少师致仕,归隐颍州(安徽阜阳),实现了二十年前知颍州时“归颍终老”夙愿。

    北宋时,颍州为京东拱卫,西湖美景更是天下闻名,西湖的碧波荡漾,涤荡了官场的斗争,洗尽了人生的污名,冲淡了世情的龌龊,记录了欧阳修人生最后一年的自在时光,他创作《采桑子》十首,如人生迟暮私语,最著名一首如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描绘的图景令人心醉——颍州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着小桨很惬意,碧绿的湖水连天,长堤芳草萋萋,春风隐约送来一阵阵笙歌。水面无风如琉璃般光滑,小船在不知不觉中移走。只看见水面波纹荡漾,被船惊起的水鸟,在湖岸边飞翔。

    人生的最后岁月,欧阳修选择了放下与和解。他的笔触下,不再有《把酒祝东风》中的离愁别绪,也没有《朋党论》的慷慨激昂,更没有《醉翁亭记》的慵懒失意,有的只是静享西湖碧波荡漾——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回顾人生,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尔虞我诈的党争,亲人反目的龌龊,朝堂攻讦的污名,三度贬谪的无助,在微动的涟漪中,都犹如“惊起沙禽掠岸飞”,倏忽不见。人生终极,静如止水,只留下“无风水面琉璃滑”。

    迟暮之年的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留下一声感叹:藏书一万,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吾一老翁。

    归隐西湖一年后,欧阳修安静地走完了65岁人生。他是幸运的,当年与挚友梅尧臣的归颍之约,如愿以偿。

    颍州西湖上,再无云谲波诡,惟有朗月清风。

    单字解释: 揭 秘 欧 阳 修 花 甲 之 年 被 告 与 长 媳 通 奸 结 局 如 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