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赵匡胤积极采纳意见的故事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赵匡胤在处理许多问题时是重视吸取他人意见,并能改进。由此可以看出,他在修身处世方面有特别之处。

    范质是大名宗城县人。赵匡胤出师北征,被部下推举拥戴。从陈桥驿回到京城官署的时候,范质正在阁楼中吃饭。宋太祖进入京城,带着王溥、魏仁浦到他府上去拜见。赵匡胤向范质详细说明了自己被部下强行拥戴逼迫的情况。范质等人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军校罗彦环举起手中的刀子逼着范质说“我们没有领袖,今天必须得到天子。”赵匡胤厉声呵斥罗彦环,罗彦环仍然不向后退却,范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与王博等人退下台阶接受了宋太祖的帝命。

    宋朝初年,范质兼任侍中,被免去了参知枢密的职务,后来就生病了。宋太祖发兵征伐泽、潞等地,回到京城后,亲自到他家慰问,赏赐他黄金器具二百两,银器具千两,绢二千匹,钱二百万。赵匡胤刚刚当皇帝的时候,处理一切事情都很谦逊,就连他的兄弟子女和亲戚也没有得到分封,幕僚宾客没有授与官位。范质因此向宋太祖禀告说:“自古以来,帝王开创基业的时候,都要分封自己的兄弟子女,建立藩国,宗族亲戚已经兴隆了,国家的社稷江山就永远牢固了。我看见你的弟弟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自从担任了军队的职务,特别有大将的才干,让他统领藩镇,更有威望。嘉州防御使赵光美,杰出英俊,老练有成,讲求自身修养,喜欢做好事。美好的赞誉天天都听得见。请求皇帝陛下对他们都加以分封册立。皇帝陛下的儿子、女儿虽然还很年幼,也请求任命为官吏,这是我的愿望。我又听说当宰相的人,应该推荐有贤德才干的人来辅佐天子。我私自认为端明殿学士吕馀庆、枢密副使赵普精通处理政务的道理,经过在藩王府做事,阅历也越来越丰富,看见他们公正忠诚,的确可以依靠。请求授给他们台司官职。让他们施展才干。”宋太祖高兴地采纳了范质的意见。

    赵匡胤在采纳意见、听取情况时非常地具有远见卓识,每遇边境事务,细小的地方他都能注意到。有细作从四川回来,太祖问:“剑阁外有什么事?”细作回答:“只听到成都满城传诵朱仙长的《苦热诗》,诗中说‘烦署郁蒸何处避,凉风清冷几时来?’”赵匡胤说:“这是四川百姓盼望我去讨伐(蜀主孟昶)。”当时虽然已经攻下了荆楚之地,孟昶遂有唇亡齿寒的恐惧,但朝廷出兵西征却没有什么名义。孟昶想向宋廷朝贡,但大将王昭远坚决制止了。太祖乾德三年,孟昶派遣细作孙遇送藏有书信的蜡丸抄小道往太原勾结刘钧作外援,被朝廷所缉获。赵匡胤高兴地说:“出兵有正当名义了。”便监禁了那个细作,命令王全斌率领禁军三万人马分路进军讨伐后蜀。命孙遇描绘四川的山川形势、剑阁栈道的位置,叫画工画成地图,对王全斌等面授机谋,然后命令王全斌出发,并对他说:“所有攻占的城镇军寨,只收取兵器盔甲、草料粮食。如果是财物布帛之类,就全部分别赏赐给将士们。”朝廷军队到达四川后,孟昶派遣王昭远统帅军队前来抵抗。不久,王昭远等人相继被俘,孟昶走投无路了,只好投降,被押送京城。大将王仁瞻从剑南独自一人抢先回京城求见皇上,由于害怕暴露自己的罪恶,就指责王全斌等几个将领贪污钱财,放纵士兵破坏军纪,所有将领都被他控诉到了,企图以此掩饰自己。太祖笑着对王仁瞻说:“收纳李廷的乐姬,擅自打开丰德库掠取金银财宝的,又是谁呢?”王仁瞻吓得惊惶恐怖,叩头伏地承认罪责,等待发落。赵匡胤又说:“这次出兵,清廉刚直、畏惧法度的,只有曹彬一个人罢了。”御史台官员请求严厉追究攻蜀诸将横暴贪污的罪行,太祖全部加以宽释。

    开宝六年(975)四月乙酉,赵匡胤对科举考试问题发布了诏令,禁止朝廷内外大小文武官员营私舞弊,私下嘱托主考官,推荐举人。诏令说:“各位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对各位举人所答的试卷要随时检查,考生试卷是否文理通顺,予以判阅。如果遇到文理不太通顺,就得当场给予批驳并且将考生放逐回家。不能够明知试卷不好,但不予驳回而拖到终场解决。今后各级各类文武官员凡有个人开后门推荐举人的,主考官可以秘密地写好奏折,将这种情况向上告奏。那些被推荐的考生将被赶出考场,被勒令回原籍由当地官员罚以重役,并且永远不准再参加考试;举荐的人,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查,从严给予处理。凡有违反的允许各处官员以及百姓上书告发,如经查实,举报人是州府幕僚一类官员及县令、录事等下等地方官可以立即升为京城朝官,判官、司法、主簿、校尉即可升为本处的县令或录事;其他各类平民则赏绢五百匹,将犯事人家财充公作为赏物,如不够,可用公家财物添足。”

    建隆元年五月甲辰下诏:周文王于德齐天,还曾经亲自领兵讨伐崇侯虎,汉高祖神功武德,也曾前往讨伐叛臣英布。如果没有叛臣的武装叛乱,如何体现成就帝王之业的艰难?其中有的平常就开始密谋奸计,却又不顺天意,便定下了武装叛乱的策略,只得大量调兵兴师讨伐。现在向军队宣告他们的罪名,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令李筠出身于庶民之家,但受封为公侯之列。长兴年间为秦王柴荣部将,但不能为秦王而死;天福末年又跟随燕王延寿,他只想到保全自己,在战乱中侥幸生存,常常心怀诡计。从前后周先主在位时,已萌发图谋不轨之心,等到世宗当朝执政时,更加流露出目中无君的狂妄态度。我因为上天与百姓的推举,不得已当此重任。念及和他曾一同侍奉前朝皇帝,放下架子送他丰厚的礼物,向他讲真话来表达皇帝对他的信任。我与他曾举杯对天盟誓,但他不明白朕的坦荡诚意。他心怀叵测,窥视我朝江山,做违犯朝廷法令的事,囚禁侮辱派去的使臣,杀戮当地百姓和朝廷命官。他在并州城结识了刘筠,共同谋反,在高平谋害了张福,并私下调集军队,欲谋反朝廷。鉴于此,我只好放弃对他的安抚,从六月开始对他征战。朝廷只是要抓主犯,不会殃及被逼胁谋反的协从者。应该剥夺李筠所有官爵,命令各道会兵共同讨伐,目的是抓杀主凶,救出受难的百姓。而且上党地区的军队,素有黎城忠君的风俗,向来效忠朝廷,必定会自己改正,反戈一击,可以从危险转为安全,由祸殃身转到福,临身,并可在世上建立功名,使子孙永保高贵,千万不要执迷不悟,以致最后自取灭亡。凡是叛军的兵士和叛区的百姓,应当体会朕的一片苦心。”

    单字解释: 赵 匡 胤 积 极 采 纳 意 见 的 故 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