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侮辱皇帝下场惨?此人侮辱赵匡胤,却得到了大好前程!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赵匡胤在发迹前,只不过是后汉朝中期喜欢愤世嫉俗的一个小愤青。他在遭受了数次的挫折后,决定投奔父亲生前的一位好友,随州刺史董宗本。

    董宗本担心赵匡胤远离家门、人地两生,儿子董遵诲和他年龄相仿,没有代沟,如果让他来陪伴,赵匡胤就不会寂寞了。但这完全是他的一厢情愿,董遵诲本就高傲孤僻,加之自幼研读兵书,哪会把落魄的赵匡胤放在眼里?

    一天下午,董遵诲来到赵匡胤居室,高傲地往椅子上一坐,劈头便问:“听说赵兄酷爱兵书,详知古代战例,请问唐宪宗当政时,削平藩镇作乱,其间发生过一起有名的奇袭战,赵兄可知是哪次战斗?”“自然是‘李塑雪夜袭蔡州’一役。”赵匡胤虽对学问之事不太上心,但对古代战例却毫不陌生,董遵诲本想难为他,倒把自己弄得很尴尬。

    董遵诲看到赵匡胤胸有韬略,顿感理屈词穷,只好涨红着脸转移了话题,说:“赵兄既然如此高才,又怎么混得破衣烂衫、居无定所,简直形同乞丐?”赵匡胤微微冷笑一声,随即反唇相讥道:“以董兄的说法,你每天鲜衣花服,难道就是经天纬地之才了。依赵某看来,也不过是空有其表罢了。岂不闻浓艳损志、淡泊全身的道理。”说完,把头扭向一边,不再搭理这个公子哥气十足的将门子弟。

    董遵诲本想羞辱赵匡胤一番,结果自己倒被气得浑身颤抖。可他在随州城里颐指气使惯了,又怎甘心败在一个小小流浪汉手里?沉默了一会儿,他又煞有介事地发问:“昨夜小弟梦见自己登上一个高台,台下有一深池,池中豢养着一条巨蟒,长约百余尺,忽然间风雨雷电大作,巨蟒很快化作一条巨龙,向东北方向飞去,以赵兄高见,此梦是吉是凶?那条巨蟒指的又是谁呢?”赵匡胤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自然不甘示弱,硬邦邦地顶了回去:“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以谈高,究竟巨蟒指的是谁,日后自见分晓。”赵匡胤看他被怒火烧得五官挪位,知其心怀不善,为免遭不测,第二天便找理由辞别了董宗本。

    董遵诲的侮辱,无疑伤害了赵匡胤的自尊,当年他也曾暗暗发誓,有仇不报非君子,一旦日后飞黄腾达了,不会和他善罢甘休。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完全有资格也有理由一雪前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非但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对董遵诲格外照顾。

    一天,赵匡胤召见董遵诲。想起多年前那段过往,董遵诲惶恐不安,赵匡胤却只字未提,还嘉奖他在边防刺史任上拒敌有功。原来,赵匡胤初登大宝之际,西戎部落趁着大宋正在初创时期,无暇顾及,屡屡犯边,董遵诲率部狠狠打击来犯之敌。其间,有了解他们过往的臣子为了讨好赵匡胤旧事重提,赵匡胤当即回答:“世态炎凉,人情纸薄,比比皆是。自己穷困潦倒、走投无路,董遵诲对自己慢待也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赵匡胤知道董遵诲还有顾虑,担心自己秋后算账,于是当众解下外衣,亲自披在董遵诲身上。可见,侮君虽也有前程,但前提是,你遇到的必须是明君。

    有关赵匡胤的这则历史故事,各位看官表示怎么看?不妨留言,我们一起来交流!

    单字解释: 侮 辱 皇 帝 下 场 惨 ? 此 人 侮 辱 赵 匡 胤 却 得 到 了 大 好 前 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