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赵匡胤没有什么背景,为何周世宗柴荣却如此重用他?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毫无疑问,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不堪入目。对于,陈独秀有一句话:兵靠大帅以生活,大帅挟兵以横行,两相结合,遂造成中国之大患。这话含意非常简单,如果名将把握了军权,不良影响将无法预料。换句话说而言就是说,“枪杆子里出政党。”

    陈独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大分裂时期。后来,随着北宋的建立以及赵匡胤的东征西讨,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我们知道,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来实现黄袍加身的。

    赵匡胤称帝的方式,在两千年封建社会堪称一个奇迹,是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完成的。赵匡胤为何如此容易就登上帝王,杜太后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政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羣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

    杜太后认为赵匡胤之所以轻易获得天下,原因是后周柴荣死后,幼子当国,导致主少国疑。当然,赵匡胤最终取代后周,周世宗柴荣需要为此负责,是他选中了赵匡胤。

    显德元年(954年)十月,柴荣吸取了高平之战中出现的“(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开始整顿军务。通过强有力的整顿,使得后周禁军成为一支无比强大的军队,赵匡胤因此得以升为殿前都虞侯。

    当时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改革,竟然就是赵匡胤主持的。在这之前,赵匡胤上面有两个人殿前军的长官都指挥使张永德和副帅都虞候李继勋。尤其是张永德,他在高平之战中立下了打工,而且还是柴荣的妹夫。

    那么,柴荣为何放弃了张永德,转而重用毫无背景的赵匡胤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三个字,“接地气!”赵匡胤长期担任基层军官,对周军普通士兵的生活非常熟悉,这一点是张永德无法比拟的。

    在柴荣看来,如果让赵匡胤参加军队改革,那将是水到渠成。事实证明,柴荣的眼光非常毒辣。赵匡胤对禁军进行了“刮骨疗伤”般的改革,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在赵匡胤的大刀阔斧改革下,禁军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也为后来赵匡胤的南征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字解释: 赵 匡 胤 没 有 什 么 背 景 为 何 周 世 宗 柴 荣 却 如 此 重 用 他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