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北宋六贼之一梁师成,竟自称是苏轼的遗腹子!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梁师成,字守道。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为“六贼”之一,政和间为徽宗(赵佶)所皇帝宠幸,官至检校太殿。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请人模仿帝字字迹仿冒诏书,因之势力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十恶不赦,以至于连蔡京父子俩也谄附,故时人称作“隐相”。钦宗(赵桓)继位后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在行到中途时被缢杀。

    梁师成聪慧狡黠,熟习文法,稍稍知道一点写作,开始隶属于贾详的书艺局。贾详死,他得以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出外传道上旨。

    政和年间,受宋徽宗恩宠,把名字写入进士的名籍中,逐渐迁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朝廷建明堂,他为都监。明堂修成后,拜为节度使,并任中太一、神霄宫使。历任护国、镇东、河东三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被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淮南节度使。

    当时中外泰宁,宋徽宗留意于礼文符瑞的事,梁师成善于逢迎,希图恩宠。宋徽宗本来是把他作为下等奴仆的,却因此提拔他为近臣,凡是皇帝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他选那些擅长书法的小官练习模仿徽宗的字体,掺杂在诏书中颁布,朝官不能辨别真伪。梁师成实无文才,但却自我标榜,自称是苏轼流落在外的儿子。

    当时,苏轼的文章被禁,他的文章在民间的都被毁去,梁师成向宋徽宗诉委屈说:“我的先辈有何罪?”此后,苏轼的文章才慢慢流行。他以翰墨为己任,广招天下才能之士,这些名人往往被他玷污。他在厅堂放了很多书画,请宾客参观,得到某人题识符合己意的,就秘密提拔,执政、侍从也可由此而升任。王黼待之如父,,称之“恩府先生”,[2]即使蔡京父子对他也要献媚攀附,京城人视他为“隐相”,他兼任百十个官职。

    师成先生是个骗子本色,他撒谎往往大手笔,属于弥天大谎。有一天忽发奇想,对天下人说:“我是苏东坡的遗腹子”这本来一开口就是笑话的,然而天下人都信了,包括皇上。这个有点狠了,连爹都敢这样卖,顺手连娘也卖了。我们常说下手狠,指的就是这样不择手段的角色。

    这事本来很好证明的,那个时候,苏轼的家人还在,儿子、孙子,侄子都在的,问一下就清楚了。然而,中国古人特别不喜欢证明,他们好像觉得证明太累人,不如相信省事。于是,梁师成就成了苏轼的儿子。

    撒谎的人心理素质再强,也往往要表现得没有底。有一天,梁师成自己想证明一下,于是,他来到了苏轼伯父苏焕的曾孙子苏元老的家,企图在这里得到一个帮助。《宋史·卷三四〇·苏元老传》这样记载,“元老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梁师成方用事,自言为轼外子,因缘欲见之,且求其文,拒不答。罢为提点明道宫。元老叹曰:‘昔颜子附骥尾而名显,吾今以家世坐累,荣矣。’未几卒,年四十七。有诗文行于时。”

    那么,苏轼的儿子苏过对这个事如何看待的呢?史书记载:“苏过,他宁愿甘居微职,也不向梁师成低头,还曾阻止父亲的旧友向‘六贼’献媚。后来他遭遇靖康之难,笑骂群贼,以身许国,酷似其父‘挺挺大节’”

    然而,梁师成不管这些,照样以苏轼儿子自居,到处搞关系,四处宣称以翰墨为己任,常常对门下的四方俊秀名士指点批评。他还在府宅的外舍放置各种字画、卷轴,邀请宾客观赏、评论,题识。如果题识令他满意的他便加以荐引。所以朝廷的大臣谁也不敢低估他背地里都称他为“隐相”。终成一代巨奸。

    来看,人出了很大的名也不太好,一要最易被骗子公司冒认祖先,二是因而世人被骗子公司骗。前些天,在小乡村遇一手把手书画家自称为乾隆皇帝的小孙子,禁不住狂笑,贵在这等智力当不上梁师成。幸甚。

    单字解释: 北 宋 六 贼 之 一 梁 师 成 竟 自 称 是 苏 轼 的 遗 腹 子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