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师范”王旦 宽厚无私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王旦画像" width="309" height="3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309px;height:300px;">

    北宋名相王旦画像

      王旦(公元957—1017年),字子明,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宋真宗执政时期任职最长的宰相,天下称之为“贤相”。

      王旦父王佑为宋太祖、太宗时名臣,有很高威望。王旦幼时好学上进,善着文辞,深得其父器重。其父曾说:“此儿当至公相。”   王旦为人宽厚,以德服人,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令人叹服。王旦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累迁知制诰。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理检院等。   宋真宗即位后,擢王旦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同知枢密院事。逾年,任参知政事。   公元1004年十二月,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澶渊之盟,之后,“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天下趋于太平,宋真宗为人怂恿,大兴神仙土木祷祠之事。王旦规劝皇帝:“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王旦得到了宋真宗的信赖。“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    宽宏大度 贤明旷达   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王旦拜相,监修两朝国史,参与决策军国大事。王旦凡事不固执己见,受人毁谤也不与计较,宽宏大度,贤明旷达。   适时,寇准为枢密使。一次,中书省有事需要与枢密院沟通,所拟的文书违犯了诏令格式,寇准立即把这事报告了皇帝,真宗大为动火,对王旦说: “中书行事如此,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王旦赶紧拜谢说:“此实臣等过也!”   不过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需要传达给中书省, 其文书也不符合诏令规格,中书省的官员发现后,以为有了报复的机会,就非常得意的将文书呈送给王旦,王旦看后却下令退还给枢密院。枢密院的官员把这件事告诉寇准后,寇准非常惭愧。后来寇准对王旦说:“同年,甚得许大度量?”   每当王旦拜见皇帝时,都要称赞寇准的才华,而寇准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议论王旦的短处。 一次,真宗对王旦说:“卿虽谈其美,彼专道卿恶。”王旦答道:“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由此,真宗更认为王旦贤明宽厚。   后来,寇准得知将被罢去枢密使职务后,便托人到王旦家私下请求出任使相,王旦听后非常吃惊地说:“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寇准大失所望。不久后宋真宗问王旦:“准当何官?”王旦说:“寇准未三十岁,已登枢府,太宗甚器之。准有才望,与之使相,令当方面,其风采足以为朝廷之光。”遂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寇准接到诏令后前去拜见皇帝,哭诉道:“苟非陛下主张,臣安得有此命!”真宗告诉他是王旦推荐的,寇准即羞愧又感叹,逢人便说:“王同年器识,非准可测也。”

     1 2   下一页 尾页

    单字解释: 师 范 王 旦 宽 厚 无 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