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昭远做了什么,孟知祥、孟昶父子苦心经营32年的后蜀,赵匡胤仅用了66天就到手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赵匡胤称帝开始一统天下的步伐后,大宋的军队很轻易地拿下了荆南、湖南后,后蜀朝廷里的一些有头脑的人就很担忧。宰相李昊对后蜀后主孟昶进言:“臣观宋氏启运,不想后汉、后周那样短暂。天厌乱久矣,一统海内,其在此乎。倘若向大宋纳贡称臣,或许是保全蜀地的长久之策。”正当孟昶派使者同大宋通好时,有一个人不乐意了。

    此人名叫王昭远。是后蜀枢密院一把手,是和孟昶和稀泥长大的伙伴。王昭远在孟昶面前很有影响力。《续资治通鉴长编》仅用三个字记载了王昭远的态度:“固止之”。孟昶受到他的影响改变了心意,拒绝投降。

    老丞相气得在家里吹胡子瞪眼干跺脚,但是没有办法,谁让人家跟皇帝关系铁呢。

    别说,王昭远还真有两把刷子,史书上记载王昭远:“好读兵书,以方略自许。”他精通于用兵打仗之道,并且因此而自负,他毫不谦虚地把自己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想象成诸葛亮在世:在强敌面前,运筹帷幄之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后蜀虽然多年没有战争,但后蜀君臣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信心十足,王昭远对此大显身手的时机更是期待已久。后主孟昶语重心长地对王昭远说:“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在成都郊外,孟昶令宰相李昊为王昭远举行了一个饯别宴会。

    王昭远没有诸葛亮的羽扇,但他有个更绝的东西,史书上记载那玩意叫铁如意,具体是个什么妖魔鬼怪咱也确实不清楚。只知道王昭远拿着铁如意,酒酣耳热之际,袖子一捋,高举手臂,兴奋地对李昊说:“我此行不光要克敌制胜,还要带着这二三万凶猛善战的军士一鼓作气,直取中原。

    我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花生米,心想:难道古时候人们喝酒不吃这玩意?

    就这样,王昭远带着他那二三万“家眷”离开成都,去迎战宋朝的平蜀远征军。说是迎战,更像是迎接,因为宋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而后蜀军队则节节败退,俨然一个带路的。

    自诩为诸葛亮的王昭远三战三败,慌慌张张退守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王昭远本以为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保剑门能够喘口气,谁知宋军如天神下凡,打的他狼狈逃窜,跑到一家农户仓舍里藏了起来。

    此时的王昭远伤心欲绝,想起自己多年来一直苦心钻研兵书,可敌人都是“文盲”,打起仗来不按套路出牌,我在剑门关守着,你就应该在关下猛攻,怎么可以从抄小路呢?

    王昭远这一败,后蜀大门就向大宋军队敞开了,大宋军队进入成都平原,行军可谓是一马平川,宋朝将士雄赳赳气昂昂,开赴成都。

    后蜀主孟昶闻知王昭远输得一塌糊涂,如坐针毡。为保住江山社稷,向李昊寻求解决方法。李昊心里嘀咕:早让你投降你不降,偏偏信那个假诸葛亮。事到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投降。

    孟昶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命李昊起草降表。补充一下,李昊写降表可谓是经验十足的,前蜀灭亡的时候,降表也是李昊写的,这次估计不用太费事,改几个字就成了。蜀人在夜里送给他一块“世修降表李家”的匾额,当时传为笑谈。

    从大宋军队发兵到孟昶投降,前后正好六十六天,真可谓“六六大顺”。孟知祥、孟昶父子苦心经营32年的后蜀,赵匡胤仅用了66天就到手了。

    单字解释: 王 昭 远 做 了 什 么 孟 知 祥 孟 昶 父 子 苦 心 经 营 年 的 后 蜀 赵 匡 胤 仅 用 了 天 就 到 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