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特务,整死两大奇才,却为蜀汉延续了30年寿命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三国鼎立之时,诸葛亮雄才大略,得他倾囊相助,才有了蜀汉的功业。但是诸葛亮临终之前,蜀汉却已是强弩之末,逐渐走向衰落。

    眼看着蜀汉基业可能被曾经重用的两大奇才,毁于一旦,诸葛亮专门留下了一个特务,这个人就是费祎,他是怎样靠着自己的谋划,为蜀汉延续三十年寿命的呢?

    人才费祎,备受重视

    费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却是蜀汉人才之中的佼佼者。

    年少时,出身家境优渥的他,四处游历,也同诸多的名师有过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但当时的费祎并没有因为受到重视。

    后来因为战乱跟随自己的叔叔,他和自己的叔叔来到了西川生活。

    西川的名士们早就对费祎这个人十分好奇,如今他到来自然是主动与之结交,交往过后,这些名士们纷纷感叹传言所说不虚,这费祎确实是个有能耐的人。

    刘备入主西川之后,广纳贤才,费祎这个名字也经常被人提起,很多名士都向刘备举荐此人,声称费祎有大才。

    对他起了兴趣的刘备当即派人将其请来,他在见到刘备之后,没有阿谀奉承,更没有刻意讨好,仿佛就是跟一位同龄人交流一般,不卑不亢,让刘备越发觉得此人品行不错。

    二人交流过程中,费祎将自己的见解直白地告知了刘备,入住西川后,如何才能将西川治理地更好,百姓们如何才能安居乐业,费祎直言不讳。

    一开始刘备只以为他的本事大概只有名声所传的几成,交谈过后却发现此人真有治国理政的大才。在与之交谈完之后,刘备兴奋地告知诸葛亮,“他可真是个天才!”

    对他的本事有了概念的刘备开始器重费祎,将太子刘禅的日常起居,功课学业都交给了费祎。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惊喜,便知费祎绝非凡人,后来诸葛亮与之相识之后,发现果真如此。刘备在世时,对费祎十分器重,而刘备离世,诸葛亮执政,对费祎的态度也没有变。

    在蜀国,费祎得到了为人仕者,最想要的前途和地位,他也确定要为蜀汉奉献自己的心血。

    所以诸葛亮派他前往东吴出使,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欣然接受。东吴毕竟是他国,会遇到更多的危险,甚至于孙权在见了他之后,也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

    专门让朝臣们不用搭理他,自己象征性的去跟费祎打了招呼。

    但费祎却根本没有将孙权刻意的刁难放在心上,他早就做好了反击的准备,所以在东吴受到冷遇之后,他面不改色开口,“凤凰要是来的话,麒麟都知道来相迎,只有骡子和驴才会无动于衷。”

    他直接将那些忽视他的大臣比作了驴和骡子,点出了东吴的不合礼数,让大臣和孙权都十分汗颜。

    费祎的才华也得到了孙权的认可,想要将他拉到东吴的阵营之中,但知遇之恩没齿难忘,费祎直接拒绝,转身回了蜀国。

    通过费祎的种种表现,诸葛亮认定费祎是个值得托付之人,临终之前,专门给费祎留了一份遗书,将肃清蜀国朝纲,铲除祸乱内政之人的重任,交给了他。费祎要除掉的人,究竟是谁呢?

    两大奇才,明争暗斗

    蜀汉的人才当然不少,刘备尚在之时,整个蜀汉欣欣向荣,文臣武将各有本事,但随着关羽等人的离开,蜀汉的人才也逐渐凋落。

    但这并不代表着蜀汉没有可用之臣,文臣还有杨仪,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最多的除了诸葛亮,便要属杨仪了。

    他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辅助他一起制定北伐的策略,蜀汉当时的发展少不了他的那份功劳。

    而武将之中,随着关羽、赵云等名将的离世,蜀汉最堪当大用的武将,便是魏延。蜀汉的武将们也都对魏延言听计从。

    就是这样两个为蜀汉奠定了基业,为蜀汉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却反过来成了危害蜀汉之人。

    别看这两个人功绩斐然,其实都有不小的问题,杨仪这个人本事虽然不小,但也是有傲气在身上的。魏延一个武将更是如此,他行军打仗,策略更加激进,想要向北长驱直入,攻入长安,自此青史留名。

    而杨仪比起他更加保守,他当时手中的权力,可比魏延大上许多,所以只希望能保住蜀汉如今的情况,保证自己在蜀汉的地位。

    所以魏延与杨仪之间分歧不少,两人经常当着众人的面就吵起来了。

    最后只能由诸葛亮出面安抚才能分开,才能勉强维持表面上的和平,这也是他们二人之间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朝中众人,只服诸葛亮。

    所以一旦诸葛亮离世,那么这两个人必然还会继续相争,到时候连个能拉开两人的人都没有了。

    如果真的争斗起来,他们心中盘算的自然都是自己的利益,蜀汉的外部本就不稳定,曹魏和东吴都虎视眈眈,如果内部两帮最大的势力,还要拼个你死我活,那蜀汉必然从内部就先分崩瓦解,只等外敌来犯了。

    诸葛亮最清楚二人的能力,也最明白二人的野心,所以他心里也一直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将者两个人除去,以保证一段时间内蜀汉朝政的稳定。

    思来想去,诸葛亮还是觉得费祎这个人最合适不过,所以在自己临终之前,还专门写了遗书,把费祎叫来,将这件事情交代给了费祎。

    费祎对蜀国的忠诚毋庸置疑,既然诸葛亮有此命令他必然遵从。诸葛亮离世之后,他便成为了诸葛亮留给朝堂的一名特务,时刻盘算着怎样才能将魏延和杨仪除去。

    费祎的这个任务并不容易,诸葛亮也清楚想要瓦解这两人的势力,非几日可成,他所留下的那封遗书,便是费祎最大的底牌。

    依靠着这封遗书,费祎盘算出了计谋,悄无声息地将二人除掉,那封遗书上,到底写了什么呢?

    鹬蚌相争,用计瓦解

    费祎思索之后,决定让二人鹬蚌相争,先利用杨仪除掉魏延,再设计除掉杨仪。

    诸葛亮留给费祎的遗书上写着,“魏延不从命,可斩之”,费祎并没有直接站到明面上,而是见这个内容告知了杨仪。他们二人本就积怨已久,蜀汉之中最想除掉魏延的,便是杨仪。

    所以费祎先是去挑唆魏延,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句句说进了魏延的心坎里,一直厌恶杨仪,觉得杨仪阻碍了他建功立业的魏延,最终再费祎的不断策反之下,真的反了。

    如此一来,这便直接有了剿灭魏延的由头,尤其还有丞相诸葛亮的遗书为佐,既然魏延如此不服从,那便直接斩了他。

    十分高兴的杨仪和马岱一起,合围将魏延困住,最终魏延死于马岱的手下。班师回朝,大喜过望的杨仪觉得,靠着自己过往的功绩,以及这次平叛立下的功劳,诸葛亮离世之后空出来的丞相之位,怎么也是自己的了。

    可回来之后,杨仪却得知了自己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任命,蒋琬坐上了诸葛亮的位置,而他做了这么多,并没有讨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郁闷之下,杨仪大发牢骚,直接在费祎面前表达了自己对蒋琬,对皇帝的不满。甚至还说自己若早知道得不到提拔,说不定会跟魏延站在统一战线上。

    这又让费祎抓到了把柄,有他这等同于谋反的话,再加上之前,剿灭魏延之时,还借助了曹魏的兵力,本就与敌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费祎直接将这些证据呈了上去,杨仪不但未能升迁,还被发配到了边疆。

    一时之间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落到边疆的庶民的位置,由奢入简难,杨仪更加愤懑,在边疆不好好待着,还在那对朝廷的官员大肆辱骂,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将自己如今落得这步田地的原因,全都归咎于朝廷官员身上。

    他着几次三番得罪重臣,自然有的是人想要他的命,蒋琬直接下令,将其下狱,最终杨仪在牢狱中选择了自杀。而费祎,这两人被除的主要策划人物,不仅平安无恙,还被蒋琬以礼相待,十分尊重。

    他这个特务做的,没有任何痕迹,悄无声息地将诸葛亮临终前交给他的人物圆满完成了,虽然除掉了两员大将,但蜀汉内部朝政稳了下来,靠着稳定的内政,蜀汉又续命了三十年。

    费祎在这些年岁里,一直为蜀汉效力,他靠着自己的才智,推行改革,实施一系列有利民生的举措,让蜀汉在那三十年里的经济情况,稳步向好。

    虽然未能实现诸葛亮北伐的宏图大业,但却是靠着自己的忠诚和谋略,保住了刘备和诸葛亮打下来的基业,保住了刘禅的地位,更帮助了蜀汉越发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祎别传》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临 终 前 留 下 一 特 务 整 死 两 大 奇 才 却 为 蜀 汉 延 续 了 年 寿 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