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南海为何至今不挂“政府”牌匾,伟人指出缘由,令人意外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中南海这个中央人民政府,作为政要之处,中南海曾经有许多伟人都在这里生活过。

    比如毛主席,还有周总理,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并且,他们的生活十分简朴。毛主席的住处,除了床和书桌以外,就只有摆满了各类书籍的书架,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摆设。

    周总理的屋内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除了众多领导人居住过之外,中南海还是党中央的办公地点。

    但是中南海却有一个特殊之处,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中南海却没有挂相应的牌匾。我国绝大多数的政府机构都挂了相应的牌匾,但是中南海却没有。

    有人说,中南海之所以没有挂牌匾,是怕一些特务来搞破坏,那么中南海没有挂牌匾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中南海的历史意义·】——»

    其实在清朝之前,中南海并不是政治要地,甚至不是处理政事的地方,在古代,它其实是皇帝的妃子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一直到清朝时期,它才开始与政治挂钩,清朝的几位皇帝,时常到这来处理政务,所以这里渐渐成为了政治要地。

    除了办公之外,有几位皇帝还经常在此举办宴会,来宴请一些大臣,也会在此接待外国使节。

    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也是由清朝皇帝在此主持的。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就被慈禧软禁在了中南海,一直到死,光绪皇帝都没能再离开中南海一步。

    随着清朝的结束,中南海也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但是袁世凯的出现却又让中南海重新陷入了政治斗争中。

    袁世凯想要恢复帝制,思来想去之后就选择了中南海作为他的大本营,后来,张作霖也在这个地方设立了自己的府邸。

    这些军阀们打来打去,中南海也就变成了他们争来抢去的地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将军奉命镇守北平,中南海也就成为了他的办公地点。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南海也有了新的历史意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中央最终决定将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设立在中南海。

    当时的中南海已经不是那个光鲜亮丽的中南海了,它遭受了不少的破坏。

    经过了几个月的修缮以后,中南海才能够入住,为了保证这座历史建筑的完整性,也是为了方便入住,解放军们对中南海进行了几个月的修缮。作为党中央的办公地点,中南海又为什么没有设立牌匾呢?

    «——【·悬挂牌匾脱离群众·】——»

    现在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办事处都有牌子提示,就连一些店铺的门面上都会挂上自己的牌子,但是那时的中南海却没有挂上属于自己的牌子。

    而且那时中南海刚刚修缮完毕,门口光秃秃的,总给人一种缺了点什么的感觉。作为一名干部,齐燕铭觉得,既然把党中央的办公地点设立在这里,那怎么能没有相应的牌匾呢?

    为了符合中央人民政府的身份地位,齐燕铭决心为它打造一块上好的牌匾,为了这块牌匾,齐燕铭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打造这块牌匾所选用的材料可不能随便选,一定要匹配得上中央人民政府的身份地位才行,齐燕铭四处寻觅,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

    为了找到好的材料,齐燕铭可以说是左挑右选,看看这个也不满意,看看那个也不满意,齐燕铭一时陷入了忧愁当中。

    终于有一天,齐燕铭在中南海的一个大殿中发现了一些金丝楠木,这些金丝楠木不仅质地坚硬,还散发出缕缕幽香。

    这不正是他苦苦寻找的打造牌匾的材料吗?说干就干,齐燕铭立即组织了一批工匠开始打造这块牌匾,经过繁复的打造工艺之后,这块牌匾终于打造完成。

    齐燕铭还亲自为这块牌匾题了字,“中央人民政府”几个字写的苍劲有力,彰显了政府的威严与庄重。

    看着这块牌匾,齐燕铭很是满意,他叫人把这块牌匾挂在中南海的新华门的上,然而这块牌子还没挂多久,就被前来办公的周总理看到了。

    虽然这块牌匾十分的精美,但是看着它,周总理并没有高兴,反而皱起了眉头。看着这块牌匾,周总理十分的生气,看着周总理生气,齐燕铭十分的不解,他问周总理为什么对着这块牌匾生气?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已经从封建主义转变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在古时候,为了彰显皇帝或者是官府的权威,一般都会在部门机构前面挂上牌匾。

    这也是为了震慑百姓,但是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已经取代了原先的封建主义,不用再挂牌匾来彰显自己的威势。

    周总理曾经说过,新中国的成立是为了代表人民,不是为了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他与人民是紧密相连的,他应该和人民站在一起。

    所以这些政府机构也不需要用牌匾来彰显其威势,只要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百姓自然会信服。

    而且挂上牌匾,显得中央人民政府好像是古时候的衙门似的,反而疏远了人民群众,这岂不是违背了初心?接着,周总理又指出,新中国的党员们,绝对不能沉溺于权势、官威之中。

    并且,沉溺于权势之中,也很容易滋生腐败,这就会损害人民的利益,所以周总理并不赞成给中央人民政府挂上牌匾。

    听了周总理的解释过后,齐燕铭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这块牌匾摘了下来,后来,周总理又和毛主席说起了这件事。

    毛主席也赞同周总理的想法,所以这块牌匾最终也没能挂上去,但是如果没有任何提示,人们该怎么找中央人民政府呢?

    这也是一个问题,思索了一番后,毛主席走到书桌前面,挥毫泼墨写下了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就是“为人民服务”。

    最终,这几个字被刻在了影壁上,毛主席此举的用意一是为了向人民展示党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二是让党员们牢记党的核心宗旨。

    齐燕铭当初打造的那块牌匾,虽然没有悬挂在中南海,但是却被北京博物馆收藏,成为了重要历史文物。

    «——【·出于安全考虑放弃挂匾·】——»

    其实,除了悬挂牌匾与党的理念不符合之外,周总理不同意悬挂牌匾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出于安全考虑。

    自清朝以来,中南海就是政治中心,不知被多少势力争夺,也曾经遭受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又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它。

    悬挂牌匾确实可以彰显中央人民政府的地位,但是这也给中央人民政府吸引来了更多的关注,这大大增加了中南海的风险。

    为了防止中南海受到恶意的攻击和破坏,这块牌匾最终还是没有悬挂在中南海的新华门上。

    虽然中南海现在成为了中央人民政府,但是一开始毛主席中意的中央人民政府的设立地点并不是中南海。那毛主席一开始想设立的地点是哪里呢?

    «——【·多人投票搬至中南海·】——»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一开始中意的党中央的办公地点其实是在香山,因为香山具有隐蔽性,对毛主席的安全也有保障。

    并且香山四周环境安静,很适合办公,因此,毛主席就将党中央的办公地点设立在了香山。

    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还有大量的事务等着毛主席去解决。为了处理这些政务,毛主席经常要往返于北京市区和香山之间,非常的劳累,等回到住处后,往往都已经是凌晨了。

    当时的北京市长叶剑英对此非常担心,一方面,叶剑英是担心毛主席的健康问题,长时间的来回奔波,换成谁都受不了吧。

    除此之外,叶剑英还担心毛主席的安全问题,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国内还潜伏着许多的敌特分子,因此,叶剑英十分担忧毛主席的安全状况。

    在党中央进驻香山以前,就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为了防止有特务埋伏在香山别墅内,在毛主席入住香山之前,李克农就带人对香山别墅展开了清查工作。

    他先是让人关闭了别墅的大门,防止闲杂人等进入香山,紧接着,他们对山里的寺庙、道观等一一做了排查。

    确保没有隐藏特务之后,李克农才通知党中央入住香山,在党中央即将到达香山之前,李克农率人对香山做最后一次的排查。

    但是这次排查,却出了问题,有人在给毛主席安排的房间内发现了一颗定时炸弹!这可把李克农吓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这枚炸弹没有被检查出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李克农发现这枚炸弹还没有开始计时,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随即,李克农又对香山展开了一次紧急排查,在排查到一处道观时,李克农发现了一名神色紧张的道姑。

    李克农怀疑此人是特务,便把此人抓起来审问。李克农猜得没错,这名道姑果然是国民党特务,等中央领导人到来时,她就会启动定时炸弹。

    有例子在前,叶剑英不得不注意毛主席的安全问题。叶剑英不止一次地向毛主席提议将办公地点搬到中南海去,那里是现成的办公地点,也更容易展开安保工作,毛主席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但毛主席却始终认为,中南海是封建主义的产物,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将办公地点搬到那里去,这不符合党的理念。

    尽管叶剑英多次劝说,但是毛主席却始终不同意将办公地点搬到中南海去,没办法,叶剑英只能找到周总理帮忙。

    为了解决“党中央办公地点是否应该搬到中南海”这个问题,周总理和叶剑英还组织了一场会议,让大家投票决定。

    会议上,毛主席依旧反对将办公地点设立在中南海,毛主席认为中南海太过于奢华,与党的艰苦朴素的理念不符。

    但叶剑英却认为,将党中央的办公地点设立在中南海,可以赋予中南海新的意义,会议上的大部分人也都同意将党中央的办公地点设立在中南海。

    最终,毛主席也只得同意将办公地点搬到中南海。

    «——【·底蕴深厚意义重大·】——»

    中南海是一座古老而庄重的建筑,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

    中南海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辉煌与衰落,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令人回味的故事。无论是皇帝们在此处理朝政,还是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民国时期,中南海又成为北洋政府的办公地,见证了近代中国政治的变革与动荡。

    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更是成为许多重要国家机关的办公场所,它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政治决策的中心。

    除了政治地位,中南海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也极具特色,它既有庄严肃穆的宫殿式建筑又有灵活多变的园林式建筑,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皇家官苑之一。

    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片园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南海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和政治地位。

    它见证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它继续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单字解释: 中 南 海 为 何 至 今 不 挂 政 府 牌 匾 伟 人 指 出 缘 由 令 人 意 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