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士兵为什么要把7念成“拐”,0念成“洞”?这里面有什么学问?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洞幺洞幺,我是洞拐。”

    “洞幺听到,洞拐请讲。”

    在一些军事影视作品当中,我们总能够听到这种奇奇怪怪的军用“暗号”,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士兵们究竟在说什么。

    其实这里说的是一种数字,“洞”就是0的意思,“拐”是7的意思。

    同时这也不免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何士兵们不用更加简洁的数字,而是用文字来替代呢?这里边可有大学问!

    背后的原因1956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按照当时的定义,所谓的普通话是:

    “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虽说相关指示是下达了,但是考虑到我国国情的特殊,并未强制执行和强制推广。

    大家都知道,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从南到北诞生了多彩多样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而每一个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都有差异。

    甚至更加极端的情况,就连每个村之间的口音也会有差异。

    【形形色色的方言】

    这也就导致了我国政府深入基层沟通方面的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全国人民交流,甚至还会影响中国的对外交往。

    就比如说,邓公说话就有浓厚的四川话口音,大家可以去听听他在联合国的发言,台下众人面露难色,表示:自己明明学习了中文,为何听不懂?

    因此,我们想要发展国家,推广普通话这样具有统一且普适性的标准非常有必要。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又进一步规范了关于普通话的普及,并且不断呼吁和宣传,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中国的普通话普及水平已经比较高。

    【普通话普及标语】

    普及普通话和咱们说的“洞拐”有啥关系呢?

    要知道,在军队当中,汇集了南南北北多个地方的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口音,在以前普通话还未广泛普及的时候,大家自己说自己的话,导致了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

    真实案例而在战争当中,沟通效率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上传下达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战场走向。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要是某个士兵用自己的方言给通讯兵传递暗号,通讯兵不懂方言,两人核对了半天才搞清楚,这不是延误战机吗?

    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地方的方言当中,1和7的发音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就算是你能听懂对方方言,也不一定能够搞清楚人家说的啥。

    比如说在粤语当中1和7的读音相近,在四川方言当中4和10都是平舌音,也容易搞混。

    如果沟通不到位,导致军队当中传递的信息参数出现错误,这影响可就大了。

    咱们举个例子,假如说上边下命令让前线的部队去打701点,而通讯兵听成了107点这麻烦可就大了。

    延误战机只是小的方面,如果遇到对方大部队,可是一场恶战、血战。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曾让方先觉坚守衡阳7日,但是却被误传成了47日。

    在面对多于自己6倍兵力的情况下,方先觉最终完成了47日的坚守,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勇事迹。

    无独有偶,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因为方言口音的原因,曾闹出一些乌龙事件。

    当时志愿军第39军准备发起总攻,在此之前军长吴信泉为了确保不会出现纰漏,直接打电话到346团,该团负责正面作战。

    在电话中,吴信泉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还带有一股浓重的湖南口音,346团接线人听得迷迷糊糊的。

    最后接线人问了句对方是谁,吴信泉报出了自己的代号61(当时志愿军高级将领都是以代号自称,是为了保密身份)。

    结果对方却听成了鲁艺,后者全名鲁迅艺术学校文工团,关键是这人还知道这个艺术团,于是严厉呵斥吴信泉,说他一个文艺工作者来前线干嘛。

    【军长吴信泉】

    吴信泉一听也蒙了,赶忙解释了一通,才用于把误会解除。

    虽说没有造成损失,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在混乱的战场上,情报的误判后果有多么严重。

    所以为了解决各地口音不同的问题,解放军将那些容易读错的数字改为了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洞,对应的是“1、2、3、4、5、6、7、8、9、0”。

    因此,我们现在说某某某师团数字代号,通常也是用这样的汉语发音去读,而不是直接说数字。

    未来如何现在,虽然普通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是考虑到军队中很多战士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方言,再加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精准地读对每一个字(例如甘肃一带的很多人不太能分清楚前后鼻音),所以仍旧保留了汉语发音数字的习惯。

    不过,随着我国国民教育的不断提升,普通话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一些军队士兵更愿意用普通话发音的数字去替代原有读音。

    或许在未来,我们不会在现实中听到“洞拐”诸如此类的发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听上去“土气土气”的发音,却给解放军战士们带来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同时,我们也要永远铭记,中国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在当时战士们负重前行的基础之上而来的!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语委:力争“十三五”期间使所有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标.》

    【2】词语大词典 《普通话》

    【3】国务院.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J]. 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

    【4】王东杰. “代表全国”: 20 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J]. 近代史研究, 2014, 204(6): 77.

    单字解释: 士 兵 为 什 么 要 把 念 成 拐 念 成 洞 ? 这 里 面 有 什 么 学 问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