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镇南关大捷后李鸿章主张和谈,为何只有左宗棠坚持死战到底?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如果再次让法军进入两广,你们有何面目见乡亲父老。”

    1885年3月下旬,中越边境,法军接连攻破清军营垒,大小青山、关前隘等防线相继失守,看着眼前一触即溃的清军,老将冯子材悲从中来,他在阵前一番痛斥之后,提起弯刀,跨上战马,直奔法军而去。

    这年冯子材已经68岁,虽然自己年轻时在战场上屡遭打击,一度被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打得全军覆没,但他深知这次的战斗和以往都不一样。

    如果让法国人打进了两广,父老乡亲都有被异族奴役的危险。

    他身先士卒,带领两个儿子与法军肉搏,溃逃中的清军看到老将军这么拼命,顿时士气高涨,一场大战下来,毙伤敌军千余人,打得法军主帅赫本哲弃守谅山。

    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自古以来只要拿下谅山,就等于胜券在握。当时的法国陆军号称世界第二,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打击,消息传到巴黎,法国总理茹费理不得不引咎辞职。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朝抵御外辱的首次胜利。

    如果把格局放大点,镇南关大捷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是列强实力重构的绝佳时机。此时,德国在欧洲大陆强势崛起,法国和英国被相对削弱;美国经济实力飞速膨胀,但在政治军事上还未显山露水;日本明治维新刚刚起步,野心还没有被点燃……

    那时欧美格局剧烈动荡无暇东顾,国际上普遍认为:亚洲人口和市场庞大,肯定会诞生一个现代化的帝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大清帝国,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这个名额的唯二争夺者。

    此时,如果清朝能有点追求,在越南战场展示实力,一战击溃号称世界第二陆军强国的法国,顺便把势力范围拓展到整个东南亚,大清帝国将会有更大的概率赢得与日本的“最后一个帝国主义席位之争”。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清帝国的崛起,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铺垫。

    第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被平息之后,清朝内部的矛盾得到了很大释放,汉族势力也真正参与到清朝的管理中来。虽然这场浩劫让清朝损失了五千万以上的人口,但从长远来看,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某些复兴的基础。

    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飞速发展,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相继崛起,“超勇”、“扬威”、“定远”、“镇远”等现代化战舰正在形成战斗力,工业和武器装备水平与传统列强差距缩小。

    第三,左宗棠在1878年打败沙俄和英国支持的古柏">阿古柏势力,成功收复新疆。这一仗虽然没有直接打败列强,但也算是给了西方世界敲了一个警钟,英国人直呼:“中国迫使沙俄做了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那就是吐出了已经吞并的土地。”

    在这种铺垫下,如果清朝能咬紧牙关,在镇南关大捷后继续出击,彻底打败法国侵略者,中国近代史可能就是另一个版本。

    而且此时,老天爷也在帮忙,给中国送来了法国这么一个最佳练级对手。

    1870年色当会战,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连同39名将军、10万士兵被普鲁士俘虏,普法战争的惨败,大大削弱了法军的战斗力。但此时法国的基本盘还在,论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前三的水平。

    这相当于一个满身光环的大boss,被揍得只剩下最后一丝血,不远万里跑到清朝家门口来送经验。

    只要彻底击败法国,清朝就会让列强刮目相看,国运或许就能迎来转折。

    要说困难,肯定也是有的。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损失了五千万以上的人口,洋务运动还没有让中国成为一个工业国,越南战场路途遥远补给困难……

    这就像1950年新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之前的局面,困难很大,但是收获更大。

    因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就是一个西方主导的丛林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崛起,必须通过拳头来说话,这也是列强唯一看得懂的方式。

    1885年,68岁的冯子材老将军在前线拼杀,为站在国运转折点上的大清赢得了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但是,李鸿章看了看战报,摇了摇头,选择了“乘胜即收”,签订《中法新约》,将越南拱手让给法国当殖民地。

    李鸿章总结了几个不能打下去的原因。

    第一,越南投敌了。当时越南阮氏王朝已经暗中与法国签订了条约,完全投向了法国,因而清军会在越南面临孤军作战的局面。

    第二,军队不行了。据钦差大臣彭玉麟和云贵总督岑毓英的报告,冯子材招募的都是临时兵,而真正的主力刘永福部队几乎跑光了,只剩最后五百人,士气非常低落,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第三,法帝太强了。李鸿章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情报,认为镇南关大捷只是局部胜利,法国远征军根本没受到什么损失,张之洞也发电报声称法国正在增兵,清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第四,后勤断片了。清军运输条件落后,前线士兵得不到补给,这仗就没法打下去了。

    对于“乘胜即收”这件事,满朝大臣只有左宗棠表达出了愤怒,他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在当时的权臣中,只有左宗棠是真正站在维护民族利益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的。

    李鸿章们打太平天国时从来不找借口,赌上身家性命也要死战到底,因为这关乎到自己的荣禄地位;但是打法国可就不太一样,打赢了对他们来讲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

    与沙俄在战场上较过劲的左宗棠深刻明白:在这个丛林世界,一旦民族利益受到了侵害,就应当不计代价奋勇还击,就算打不赢也要打出尊重,不然后果会很严重。

    如果要把中法战争的教训总结成一句话,我想应该是:面对列强欺凌,永远不要在该拼命的时候讲道理。

    单字解释: 镇 南 关 大 捷 后 李 鸿 章 主 张 和 谈 为 何 只 有 左 宗 棠 坚 持 死 战 到 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