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康熙想处决能臣姚启圣,姚启圣一句话就让康熙不处决他,反而还赏他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封建王朝时期,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都烙印着皇朝的印记。人们普遍认为,身为皇帝,便能拥有无上的权力,能随心所欲地宠幸或惩罚他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臣民,每一件事都要听他的。然而,真相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以康熙皇帝为例,来一探究竟。

    康熙,清朝的一代明主,他的权力之大,可以遮天蔽日,无人敢于挑战。然而,在这权力的巅峰,却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奈。你或许曾想象过,身为皇帝,一手掌握生杀大权,难道还有不能随心所欲的事情?身为皇帝,难道还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看似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康熙也有自己的束缚和无奈。他需要权衡朝野的利益,维护清朝的稳定,甚至有时候,还要为了大局考虑,牺牲个人的情感。

    这是为什么呢?

    姚启圣,这位出身汉军镶红旗的杰出人才,早在顺治二年便已经站在了福建二品巡抚的高位上,仕途平坦,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开海禁,然后收取关税,用这些关税填补地方财政的漏洞。要知道,海禁乃是清朝的重要策略,关系到全国的安全与经济大局。姚启圣此举,无疑是在公然挑战皇权。擅自改变大政方针无疑是在与皇帝对着干,挑衅意味浓厚。

    不出所料,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狠狠地响在了顺治皇帝的耳边,让他愤怒不已。面对姚启圣这样的挑衅行为,他不得不做出决断,最终下令永不录用这位才华横溢的官员。

    姚启圣,这位曾经的朝廷重臣,在遭遇降官后并未悔过自新,反而继续我行我素。他的所作所为,让顺治皇帝大为光火,一怒之下,将他从高位一路贬至四品,再至七品,最后竟将他这位南方人调到了辽东那冰天雪地的地方,去当一个微不足道的养马小吏。

    顺治皇帝更是下了“永不录用此人”的圣旨,以示惩戒。可世事难料。多年后,当康熙皇帝登上皇位,为了平定三藩之乱,他的目光瞄准了遥远的台Wan。收复台Wan,对于这位有野心、有能力的皇帝来说,是实现他千古一帝梦想的重要一步。他急需寻找一位既有才能又适合复台Wan的人选。康熙想到了周培公,但当时的周培公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限,随时都有可能离世。在这关键时刻,周培公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康熙这才注意到这位曾被父亲冷落的才子。

    姚启圣,这个聪明过人的谋士,个性倔强,对皇权并无太多的敬畏。面对康熙皇帝的重新审视,他还是那严肃的表情,没有露出任何讨好之色,这令康熙极为不悦。但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康熙急需用人之际,姚启圣竟成了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康熙皇帝迫不得已放下心中对他的成见,下命让姚启圣担任福建总督,让他与名将施琅并肩作战,共同承担收复台Wan的重任。康熙还当众亲手烧掉了他父亲顺治皇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圣旨。

    姚启圣想到了皇帝会在用完自己之后将自己铲除,但他却深谙时局,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

    于是,这对面和心不和的君臣,为了国家的利益,暂时放下了个人的恩怨,携手共进。当时,台Wan被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所统治,与清廷长期对峙。姚启圣上任后,迅速切断了台Wan与大陆的经济联系,通过经济手段逐渐瓦解了郑经的内部势力。

    与此同时,施琅也积极备战,训练水师,不断试探郑经的军事实力。经过三四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准确把握时机,一举收复了台Wan,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得知此事后,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身为一国之君,他为能选用贤才、守护疆土感到无比自豪,这样的辉煌事迹将被镌刻于历史长河,供后世瞻仰。然而,对于姚启圣来说,他的面圣之行却犹如踏上一条险途。他深知此行将面临生死考验,胜利带来的喜悦之心情早已荡然无存。尽管内心忐忑不安,姚启圣却不得不面见皇帝,于是他绞尽脑汁,试图寻找一条脱离困境的出路。

    终于,康熙召见了姚启圣。他开口便是一道难题:“你助我收复台Wan,立下赫赫战功,本应得到朕的奖赏。然而,你的功劳如此之大,朕竟不知该如何赏赐。”话语间,暗含威胁之意,仿佛在提醒姚启圣,你已功高震主,是该寻找退路的时候了。

    姚启圣哪能不了解皇帝的用意,立刻说道:“禀皇上,老臣年岁已高,老臣什么也做不了了,老臣希望能离职归乡,安享晚年。”康熙凝视着姚启圣,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如此才华横溢,岂能甘于清闲?”姚启圣捕捉到康熙话语中的转机,迅速恭维道:“生于康熙之年,实乃我之大幸。康熙帝乃英明之主。”

    康熙听后非常高兴,打消了处决姚启圣的念头,赏赐了一座位于江南的行宫给姚启圣。足以让姚启圣在些度过悠闲的晚年时光。

    其实这也是康熙在变相监禁姚启圣。

    康熙并未草率地处决姚启圣,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也是当年顺治帝选择饶他一命的原因。那就是姚启圣在汉族官员中享有崇高威望,是许多人都难以企及的。想象一下,若因一己之私而妄杀一位有如此影响力的朝臣,恐怕会引起群臣内部的巨大震动,这对于清朝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姚启圣深知自己的处境,所以在收复台Wan之后,他没有贪图荣华富贵,明智地选择了隐退,没给康熙任何发难的机会。他的明智之举,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更是成就了康熙作为一位开明君主的声誉。

    康熙不受常规束缚,破例任用贤才,这种大度和明智,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可以说,姚启圣的功成身退,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掉头之祸,同是还维护了康熙的明君形象。这双赢的结局,既体现了姚启圣的智慧,也彰显了康熙的英明。

    号外:由于公众号改了推荐机制,请大家把“圈哥历史探秘”设为星标,以便更及时地阅读文章。不然一段时间没看的话,公众号就不推荐了。记得点点在看和赞呀!

    单字解释: 康 熙 想 处 决 能 臣 姚 启 圣 姚 启 圣 一 句 话 就 让 康 熙 不 处 决 他 反 而 还 赏 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