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赵构为何要把皇位重新传给太祖一脉?并非命运轮回,而是出于私心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南宋初年,赵构即位成为宋高宗后,面临了一个继承权的严峻问题。这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最终选择将皇位传回宋太祖赵匡胤的一脉。这个决定,表面看似是命运的轮回,实则隐藏着深层的私心和计谋。

    1. 靖康之变:国破家亡的惨痛记忆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这场史称“靖康之变”的巨变,给赵构留下了终生无法磨灭的阴影。

    作为赵氏皇族的旁支,赵构在金兵压境之际,被拥立为帝,南渡长江,建立了南宋政权。然而,他始终无法摆脱国破家亡的屈辱记忆,也无法释怀对金国的刻骨仇恨。

    2. 苗刘兵变:皇位继承权的意外转折

    宋高宗赵构在位时期,正值金军南侵,国家危急。他的统治不仅要面对外敌的压力,还要处理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继承问题。1129年,赵构的独生子赵旉夭折。这对赵构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锥心之痛,无以言表。

    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不幸早逝,让他面临了没有直系后代的窘境。这个打击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更关乎到朝廷的稳定和未来的权力传递。

    据《朝野遗记》记载,赵构在逃亡途中因恐惧而导致生育能力受损,此后再无法生育,这使得继承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严峻。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赵构悲痛欲绝之际,苗刘兵变爆发了。这场兵变的直接原因,是士兵们对腐败无能的朝廷官员的强烈不满。然而,最终的导火索,却是赵构的宠臣王渊。

    王渊为了争权夺利,怂恿赵构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这引起了部分将领的强烈反对,他们发动兵变,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然而,赵旉在位仅26天,便夭折了。赵构再次陷入了继承人的困境之中,这次事件深刻揭示了赵构在继承问题上的脆弱性。

    3. 精心布局:扶持幼主,巩固皇权

    经过深思熟虑,赵构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太祖一脉的赵昚(原名赵伯琮),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构的选择并非无迹可循。

    在宋朝历史上,绝嗣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赵构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颇具心计。他在选择继承人时,明确偏向于太祖赵匡胤的血脉,而非其他可能的宗室成员。

    他收养了宋孝宗赵昚,这是一个明智之举,赵昚年幼,无依无靠,完全受制于赵构。将他扶上皇位,等于为赵构保留了最大的权力。

    此外,赵构还刻意弱化了赵光义一脉的影响力。他将赵光义的子孙们排挤出朝廷核心,并削弱了他们的政治权势。

    4. 结语:私心背后的政治计算

    赵构此举有其深层的政治动机。首先,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自己在宋朝历史上的地位,因为选择了一个弱小而易控制的继承人,可以确保自己的政策和遗志得以延续。其次,这也是对未来潜在政变的一种预防,确保不会有强势的继承人突然改变他的治国方针。

    单字解释: 赵 构 为 何 要 把 皇 位 重 新 传 给 太 祖 一 脉 ? 并 非 命 运 轮 回 而 是 出 于 私 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