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毛主席不舍得扔的一件旧衣,孔冬梅透露:念念不忘贺子珍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据毛主席身边人回忆,主席生活简朴,很多衣服都是穿到不能再穿才要扔。

    但其中却有一件极为特殊的旧衣服,毛主席好几次都拦着生活秘书说“这件不能扔”,让大家很是困惑。

    后来在主席外孙女孔冬梅口中才得知其中隐秘。

    原来,主席一直强调不能扔的旧衣服竟然和“贺子珍”有关。

    井冈山上,革命花开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称得上是主席革命理念的一个直观体现,也是道尽了我国工农革命能够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

    但谁能想到,当初还在井冈山根据地时,首先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革命性理念的毛泽东,却遭受到了一部分领导层同志的非议,乃至于驳斥。

    好好的一个“毛委员”,却因为一个想法,结果被当时的领导班子直接撤职,可想而知毛主席在井冈山上的政治困境。

    那段时间正值冬日,井冈山虽然在南方,但冬日里的温度也因为海拔和气候等原因比较寒冷。

    当时袁文才同志考虑到相关问题,专门让家人给毛主席做了一套棉衣,可他却一再表示不需要。

    后来实在是推辞不过,毛主席只能把棉衣收下。

    等到袁文才一日上井冈山汇报工作时,他却发现,家里人给毛主席做的那件棉衣竟然穿在一个老乡身上。

    原来,竟是毛主席了解到这个老乡年纪大了,没有棉衣的话很难在山上撑过那个冬天,索性将棉衣送给了那位老乡,以解冬寒之忧。

    不过,没了棉衣防寒的毛主席,只能靠着老乡因为感谢送来的木炭取暖,可那个温度哪怕是放在脚边,面对天气也只是杯水车薪。

    当时正和毛主席相处的贺子珍,看着主席不顾天寒也要每天坚持写作和处理公务,便把自己仅剩的那条毛毯加在主席身上。

    那段冬日,虽然毛主席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双双陷入“低迷期”,但就是那么一间小屋子,两个共同对中国未来抱有极度热爱和坚持的革命同志,相依相守。

    从模范夫妻,到匆匆分手

    作为井冈山上数得上号的第一位女“共党”,贺子珍参加革命的资历也相当丰富,年仅17岁的共产党员。

    就是这位远负盛名的“井冈山之花”,却并不是一个“女娇娃”,而是一个真正的带过兵、打过仗的巾帼战士。

    除1927年动员群众攻打永新县城开始,她就一直在革命队伍中发光发热。

    在红军长征期间,一次敌机空袭,贺子珍看到身边的小同志在慌乱间竟然没了主张,毅然决然从隐蔽好的位置中跑了出去,并迅速地把对方扑倒在地。

    那一次,小同志在贺子珍的拼死保护下并未受伤,而充当“保护层”的她却身中数枚弹片,最后只能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强行清创、缝合。

    及至后来到了延安,红军队伍上下也对毛主席身边这个英姿飒爽的“奇女子”保持敬意,两人共同向革命的“红色婚姻”也是在根据地引发风潮。

    不过,当时的延安吸引了全国上下有志青年的目光,这引得其中不少人远隔万水千山、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之后来到延安。

    相应地,以斯诺为首的国际记者也先后到访延安,想要了解红军这个特殊的革命群体。

    在斯诺之后,当时出名的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也被散发着革命气息的延安吸引而来。

    由于不通中文及当地方言,史沫特莱还专门给自己找了个中文翻译,后者名为吴莉莉,两人可以说都是美貌与知识兼具的女子。

    面对国际人士的友好访问,毛主席等领导班子曾多次与其会见,并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向对方阐述我党的革命理念和工作内容。

    当然,作为外来者,史沫特莱也给充满革命气息的延安根据地带来了一项新鲜事物——交际舞。

    并不是说当时我军队伍中没人会交际舞,只是因为史沫特莱举办的一次次舞会,延安根据地才开始有了这样的风潮。

    第一次交际舞会上,史沫特莱亲自对毛主席进行教学。

    而作为毛主席的夫人,出身永新小县城的贺子珍对交际舞这项新鲜事物并没有太大兴趣,甚至打心底对这种“开放式”的社交生活有抵触情绪。

    至少在当时,受生长环境影响的贺子珍并未加入到交际舞的风潮中去,这和后来多年后她接受交际舞的存在并不冲突,时间是她改变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且,我们队伍中当时还有不少人也接受不了“男女授受不亲”被击穿的观念影响,以至于一些无中生有的风言风语都传到了贺子珍的耳朵里面。

    一次,贺子珍外出归家,却看见一个窑洞门口站着丈夫毛泽东的警卫,她料定丈夫就在里面。

    于是乎,推门进去准备跟丈夫打招呼的贺子珍,却看到丈夫正在和史沫特莱还有那个女翻译,神采飞扬、聊兴正浓。

    一时间,场面很尴尬,甚至后来不知名原因贺子珍、女翻译及女作家之间由口角升级至肢体冲突。

    这件事情一出,贺子珍也很委屈,毛主席也比较被动,夫妻之间的误会由此产生,而前者内心也萌生了离开延安、冷静情绪的想法。

    而离开延安后的贺子珍,也因为上海沦陷以及怄气等原因,踏上去苏联的飞机,却未曾料想,这一去夫妻之间几乎了断。

    及至贺子珍回国,落地哈尔滨,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能和毛主席再见面,最后只能转到上海疗养身体。

    毛、贺夫妇之间,很长时间都是靠着女儿李敏来回传讯,明面上没有见面,但彼此内心中的惦念,可能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道。

    至于主席舍不得扔的那件棉衣,作为外孙女身份的孔冬梅见过很多次,也曾问起过来源。

    每当问起,毛主席都会念叨,“这件棉衣是你子珍奶奶给我缝的,早在洛川那会儿就跟着我了。”

    单字解释: 毛 主 席 不 舍 得 扔 的 一 件 旧 衣 孔 冬 梅 透 露 念 念 不 忘 贺 子 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