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康熙出一个字的上联,难倒了所有皇子,6岁的孙子却对出绝佳下联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中华汉字,是汉语的纪录符号,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世界上传承的众多文字里,汉字是无可争议最为博大精深的存在,当我们为学习外语绞尽脑汁的时候,殊不知国外的人想要精通汉字更是需要花费十倍的精力。

    有些外国人自诩为中国通,可是他们在汉字文化面前,只能称得上是门外汉。

    当我们提笔写下一个个汉字的时候,一种不可言状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现如今,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走到哪里都是很吃香的,比如说出黑板报的时候,老师会想到你;比如说要写字签字的时候,老板会想到你;再比如说要填各种表格的时候,女朋友也会想到你。

    所以,努力练字是一件可以受益终身的技能,它永不过时的,即便在信息化的现在,汉字依然不能被忽视。

    汉字无可替代,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在传承中,也衍生出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当然也包括对联。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相同,分为上下两联,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后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俨然也成为了文人取乐和比拼内力的绝佳方式。

    即便到了清朝时期,对联依然大有市场,甚至在皇宫内廷也经常被拿出来考验文化功底。

    康熙皇帝就曾在众多皇子出了一个字的上联,要求皇子们对下联,可是这难倒了所有皇子,而他6岁的孙子弘历却对出了绝佳的下联。

    考验

    公元1661年正月,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生命走到了尽头,好在他身后留下了相当多的皇子,这倒让他可以走得坦坦荡荡。

    说来顺治皇帝倒也很敬业,24岁就生下了很多皇子,所以,他英年早逝应该也与他不够节制有关。

    在他闭眼之前,他必须要选择一个继承人,而在汤若望的建议下,他最终选择了虚岁只有8岁的玄烨,即我们后世所称的康熙。

    至于为何选择他,也不是因为他本身能力出众,毕竟只是一个孩子,谈杰出还有点扯,原因是当时清王室一直被天花所困扰,而玄烨在很小的时候便得过一次,可福大命大的却熬了过来。

    熬过了天花,身体中便有了抗体,再也不用担忧会被天花夺去性命,为了大清的稳定,顺治便选择了玄烨。

    而历史也印证了顺治的选择是明智的,康熙皇帝不负众望,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帝王,他在位六十多年,做出了很多名留青史的大事件,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等等,至今都令人心血澎湃。

    康熙即位之后深深明白作为关外马背上的民族,要想维护对中原的统治,必须要积极汲取中原文化,这使得他十分重视自身的文化素养。

    康熙的文学造诣很高,对对联更是拿手好戏,为了让皇子们也都重视中原文化,他总是时不时出个上联让皇子来对下联。

    有那么一次,他就叫来众多皇子,出了一个字的上联,即:墨。

    胤禛

    墨,虽然是一个字,但要对出一个下联,并不是容易的事。

    在康熙看来,如果能对出这个下联,没有一点文学功底根本完不成,康熙的皇子看到这个字的时候大多都愣了,毕竟一个字的上联,他们还没有这样玩过。

    不过这些皇子都想着在康熙面前卖弄一番,以求增加在父皇心目中的好印象,进而为自己将来继承皇位增加砝码。

    在康熙殷切的目光中,皇子们开始说出自己所对的下联,不过他们几乎都将对联的重点放在了与文化相关的方面。

    比如说有皇子对的是“纸”,有皇子对的是“笔”,有皇子对的是“砚”,还有皇子对的是“文”、“书”等等……

    康熙听着这些答案摇头叹息,想想也是,这些下联虽然在意思上与“墨”相关,但根本算不上工整。

    四皇子胤禛觉得这上联并没有那么简单,就在他苦思冥想时,脑海中突然蹦出一句话:

    吏腐则国墨,吏清则天明。

    于是胤禛便以“清”字作对当作下联,让父皇评判,康熙听后觉得胤禛所对的字已经相当出彩,但在字形上依然无法形成工整的下联。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稍许宽心,毕竟他的皇子们对于中原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

    就在康熙要转身离开时,本在一旁玩耍的年仅六岁的孙子弘历,却站了起来,并且说道:

    皇爷爷,我也想到了一个字。

    弘历

    康熙本就很喜欢弘历这个孙子,此时听到他的言语,便充满鼓励地让他说出他的下联。

    弘历奶声奶气地回答说:

    我对“泉”。

    弘历所对的答案让康熙心头一颤,因为这个字对“墨”,可谓是绝佳,康熙便问弘历为何要对这个字?

    弘历则说:

    “墨”字拆开便是“黑”和“土”,而我所对的“泉”字拆开便是“白”和“水”,“黑”与“白”是颜色相对,而“土”与“水”则是五行相对。

    听到弘历的解读,康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没想到,难到了一众皇子的上联,竟然被自己六岁的孙子对出了下联,当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而其他皇子听到弘历的这个下联,也都竖起了大拇指,毕竟他们都将这上联想的复杂了,没有想到用拆字来对的奥秘。

    自此之后,康熙便格外看重这个孙子,甚至还破格将其带回宫中亲自培养,当真是让其他皇子羡慕不已。

    值得一说的是,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他后来也没有辜负爷爷的殷切希望,为大清朝延续了一段盛世。

    乾隆一生都在努力向爷爷看齐,甚至在当皇帝之时,便立下诺言,自己将来一定不会超越爷爷在位的年限。

    长寿的乾隆在即将超越康熙在位时间时,选择了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嘉庆,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如果康熙泉下有知,一定会对这个孙子褒扬不已。

    只是大清在乾隆统治后期便走起了下坡路,康乾盛世也成为了泡沫式的幻梦,一触即碎……

    参考文献:《中国楹联大全》、《清史稿》等。

    单字解释: 康 熙 出 一 个 字 的 上 联 难 倒 了 所 有 皇 子 岁 的 孙 子 却 对 出 绝 佳 下 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