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为何2000年不长草?看土壤成分就明白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鲁迅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在文人的眼中,路非路,而是可以寄托情感的依托,只有在路上,才能奔赴远方,才能历经风雨而看到雨后的彩虹。

    在建造师的眼中,路亦非路,而是承载着很多梦想与家庭,只有把路修得更加平坦坚固,才能让思家心切的游子早日归家。

    在政府官员的眼中,路亦非路,而是能带领百姓走向致富大道的通途,毕竟要致富,得先修路,路修不好,富只会更加遥远。

    而在秦始皇的眼中,路亦非路,而是他实现理想与抱负的捷径,他身在咸阳,心在远方,为了能使大秦的荣光照耀在中原大地上的每个角落,秦始皇十分热衷修路,尤其是可以供马车飞驰的“高速公路”。

    不过在史料中,有关秦始皇修路的记载却并不多,想想也是,史学家们都在彪炳或者贬低秦始皇的功绩,又怎么会在意他修了多少路?

    相比较征伐六国、震慑匈奴、远征百越等大事,修路实在是“抬不上门面”的小事,可是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他在基建方面确实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文物干部培训班在伊克昭盟野外实习时,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条古道遗迹。

    经过调查研究后,专家们确定,这条古道遗迹就是当年秦始皇所修建的“高速公路”——秦直道,至于说它的特征也很鲜明,就是上面几乎没有任何杂草,以至于被人们当成了普通的路。

    那么为何秦始皇修的路2000多年都不长草?

    伟大设想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对于秦始皇来说,北方的匈奴是他的心腹大患,毕竟咸阳的位置偏靠西北,任由匈奴胡作非为,说不准还会来咸阳抢个人头。

    秦始皇对此不能忍,此时的他已经将山东六国踩在了脚下,没理由让匈奴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于是他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大将蒙恬,亲自带重兵北击匈奴。

    当时匈奴在国力上还不能与大秦相媲美,可是他们主打一个机动,让蒙恬很是头疼,秦朝与匈奴的接壤的国境线很长,匈奴总能见缝插针。

    蒙恬将此事汇报给秦始皇,两人一合计,打算沿着国境线,将秦、赵、魏、燕所修建的长城联通,进而打造成一条超级防线。

    这条防线修成之后,就成了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

    匈奴不是马快么,可再怎么快,在城墙之下总不能飞吧,只要他们发挥不出马匹的机动性,那么大秦的军队便能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将匈奴狠揍一顿。

    被打怕的匈奴慢慢开始变得聪明了,大秦有长城阻挡发挥不出机动性,但是防线之长总有漏洞,尤其是农事繁忙的时候,边关的将士数量便会减少,这样一来,便又有了机会。

    匈奴的“游击”,让秦始皇又犯了难,总不能倾全国之兵去防备匈奴,国内的生产发展该怎么办?

    苦思冥想之下,秦始皇想到了路,他要修建一条可供大军疾驰的道路,只要匈奴犯边,立即从国内调集大部飞驰而去,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在秦始皇的伟大设想之下,一条南起陕西淳化,北达内蒙古包头,长约1400余里的秦直道就此提上日程。

    秦之直道

    修建大型工程,秦始皇所能调集的民力,那几乎就是一句话的事,只是在这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惨剧,很多劳力都倒在了工程之下,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秦始皇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不世的功勋,这也是秦之短命的根源所在。

    这条秦直道亦是由蒙恬负责修建,由于沿线所经过的地段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度非常缓慢,直到蒙恬被秦二世赐死时,这条路还没有完全修通。

    秦二世时,这条直道并没有被放弃修建,至于什么时候完全修好的,这点在史料中并未提及,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后来这条直道确实完工了。

    在完工之后,这条道路则成为了中原王朝抵达边关的“高速公路”,意义可谓极其重大。

    有观点则称,昭君出塞时所走的那条路,就是秦直道,而在汉武帝北击匈奴时,这条路亦发挥出了不同凡响的作用。

    此后的两千余年里,这条路一直被统治者所利用,直到清朝末年,它才逐渐荒废,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时代变迁之下,江山轮流坐的封建社会,这条路似乎成为了见证者,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秦始皇曾经走过的路。

    至于说这条路为何能被沿用千年,这是因为秦直道修得实在能算得上“奇迹”,尤其是两千多年而不长杂草,这更是让考古学家疑惑。

    千年余威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在秦直道遗迹被发掘之后,专家们就立即采集了其中的土壤成分进行分析,这才得到了答案。

    这条秦直道的土壤并不单一,而是有着很多层次结构,在这条道路的下层土壤中含有一层熟土,也就是被大火烧过或者被石灰炒制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几乎没有任何养分,植物很难生长。

    在熟土之上还有一层厚度达30厘米左右的碾压土层,这层土壤的密度非常大,就好比被压路机所碾压过的土壤一般。

    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土层之中,还被添加了盐碱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物质,如此以来,即便那些生命力顽强的杂草,在这样的土层之中,也没有生长的空间。

    这条路修成之后,即成交通干道,由于路面平坦,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当然和现在高速公路不同的是,这条路不收费。

    往来络绎不绝的人群、车群在其上奔驰,也使得这条路的土层越来越夯实,人走的多了,杂草也就没了,秦直道所散发的千年余威,足以让后世震惊。

    现如今,这条秦直道依然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向后人倾诉着大秦之威,其中秦直道遗址陕西邑县段、内蒙古鄂尔多斯段、起点遗址、庆阳段和延安段都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只是谁又能想到,一条不起眼的路,背后却蕴含了浓郁的历史,令人惊叹不已。

    参考文献:《世界古代高速公路之首——秦直道》等。

    单字解释: 秦 始 皇 修 建 的 高 速 公 路 为 何 年 不 长 草 ? 看 土 壤 成 分 就 明 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