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卫立煌赴东北战场,妻子问:你有啥把握,打得赢林彪?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的将士为国捐躯,其中林彪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实力堪称一时无两,不仅胆略过人,谋略出众,更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

    林彪曾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敌人闻风丧胆。国共内战期间,他多次击败蒋介石的军队,令国军高层束手无策。面对危机,他们推选卫立煌出战,初时卫立煌犹豫不决。在众人的劝说下,他最终踏上战场,与林彪一决高下。

    卫立煌的决定令妻子忧心忡忡,她不禁问:“你有把握击败林彪吗?”这一问题显现了当时的困境和挑战,卫立煌的妻子的担忧也反映出对丈夫的不信任。让我们跟随这段历史,走进那场决战的前夕。

    1947年的时候,国内的局势十分紧张,为了遏制国军的势力,我军在东北地区展开了秋季攻势。这场战争异常激烈,秋季攻势后立刻转入了冬季攻势。持续100多天的冬季攻势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军夺下了18座城市,击毙了15万余敌军。这次胜利的关键在于我军采取了适应形势的战术,而领导这场攻势的则是备受敌人畏惧的林彪。

    我军采用了阳谋战术,因为当时敌我形势对比,我军在农村有优势,而敌人则在城市中有基地。这让我军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有利可图。随着我军不断前进,敌人无法抵挡,只好放弃中小城市,集中守卫大城市。

    他们未料到我军通过占领中小城市,形成了对大城市的包围。敌军陷入内外夹击,指挥官频繁更换也无济于事。即使换了陈诚这样备受尊敬的指挥官,情况也没有改变。敌军士气低落,被包围的大城市内部也开始出现混乱。这场战役最终以我军的胜利结束,林彪的英明领导功不可没。

    在战局紧张的情况下,陈诚深刻领悟到了前任指挥官的艰辛与压力,同时也明白了自己不能再担任指挥官的现实。一旦战局失败,他将面临蒋介石的严惩,成为国军的替罪羊。

    面对这种局面,责任心淡薄的陈诚选择了临阵退缩。他假装生病,希望蒋介石换上新的指挥官。蒋介石心中无奈又矛盾,在反复考虑后决定让卫立煌接任指挥。蒋介石之所以选择卫立煌,是因为他在过去战争中表现出色,敢于吃苦,军事才能突出。于是,在危急关头,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了卫立煌身上。

    卫立煌早已预料到陈诚可能会采取这种举动。他知道这场战役将艰难重重,甚至可能成为国军的罪人。

    面对这一情况,卫立煌内心矛盾重重,不知该何去何从。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拒绝接任。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派出手下张群前去劝说,因为张群被称为“国府怀刀”,他的能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蒋介石为说服卫立煌下足了功夫,希望他能接受这个重任。

    蒋介石派出的张群回到蒋介石身边,向他汇报了卫立煌的坚决拒绝。原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却没想到陈诚的妻子也加入了劝说的行列,以感情牌打动人心。

    陈诚的妻子眼含泪水,委屈地说:“我丈夫病情严重,只有卫先生接任指挥官,我们才能生存下去,否则我们将面临惩罚。”

    蒋介石站在房间的一角,静静地看着卫立煌坐在桌前,面对着沉重的抉择。这并非他们第一次面对生死交锋,但这一次的压力似乎更加巨大,仿佛压得整个房间都沉默无声。

    卫立煌的妻子紧张地走进房间,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担忧和愤怒。她没有说话,但她的眼神却在默默地责问这个局势下的不公和不合理。

    蒋介石走上前,轻轻地拍了拍卫立煌的肩膀,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慰藉和信任:“卫将军,这并非是要你去做替死鬼,而是希望你能挑起这个重担,成为我们的希望所在。”

    卫立煌沉默了片刻,他的内心波澜起伏,思绪千回百转。最终,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蒋介石:“我明白了,我会尽力而为。”

    这一幕,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光芒,记录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担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了卫立煌与命运对抗的英姿。

    这场战争的结局显而易见,卫立煌率领的国军遭遇惨败,他们在最后关头溃不成军。

    直到1955年,卫立煌返回大陆,尽管他曾是我军的敌人,但他的勇气和才干无可置疑,因此受到我国高层领导的热烈欢迎。

    1960年,卫立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虽然有人称他是我军派往国军的卧底,但无论他的身份如何,卫立煌的胆识和才华都值得我们学习。

    单字解释: 卫 立 煌 赴 东 北 战 场 妻 子 问 你 有 啥 把 握 打 得 赢 林 彪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