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几十年后,他终于说出了是谁选择了不抵抗,吴某人真没骂错人!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栽赃嫁祸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而东北军关外有16.5万人,关内有近10万人。但是,面对日军袭击,东北军却毫不抵抗,仓皇溃逃,任凭日军占领沈阳,并很快占领东北全境。

    敌弱我强,东北军为什么不抵抗?

    有人讲是蒋xx不让张学良抵抗,还说张少帅随身带着个小皮包,里面就放着蒋下令不抵抗的密电,电报由其夫人于凤至保管,并藏存在美国的保险箱里。有人讲西安事变后,蒋之所以不敢杀张,就是因为张手里捏着蒋的命门,一旦电报公之于众,蒋必背上卖国贼骂名。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也曾公开声言:“自从失掉东北三省,全国人民无论男女老少,无不骂我张学良,我何尝不敢打日本强盗呢?上级不许我打,这种隐痛是一时不能对人说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不是别人不让张学良抵抗,而是张少帅惧日畏战,不敢抵抗。

    1931年6月和7月,“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连续制造杀害中国农民的“万宝山事件”和强索日本间谍的“中村事件”,试探张学良的态度。面对日本的猖狂挑衅,张学良忍气吞声,毫不反抗,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正是张学良的一再退让,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当夜,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急电请示张学良如何应对,张学良明确指示“不许抵抗”,荣臻这才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次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承认:“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正是由于张学良这道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才被区区300名日军击溃。

    60年后的1991年5月28日,纽约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携《东方新闻》主编李勇等走访张学良,问及蒋xx是否下手谕令其不抵抗,张学良当即回答:“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xx无关!”

    可见,国人称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实不冤枉。

    “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前往北平,在车站见到前来迎接的张学良,不由厉声怒斥:“为何不打?”张学良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吴佩孚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看来,吴佩孚还真的没有骂错人呀!

    单字解释: 几 十 年 后 他 终 于 说 出 了 是 谁 选 择 了 不 抵 抗 吴 某 人 真 没 骂 错 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