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邓华指挥的三场经典之战,让他成为军事能力,最强的开国上将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1955年,共有55位将军是获得了共和国的上将头衔,之后又增加了两位,共计57位将军被称之为开国上将。

    然而,在这57位开国上将当中,作战型的名将数不胜数,如大家比较熟知的杨得志,韩先楚,邓华,许世友,陈锡联,杨成武等开国将军,都是属于军事指挥能力比较突出的开国上将。尤其是上将邓华,他是开国将帅当中,为数不多,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开国名将。

    据统计,在邓华将军的军旅生涯中,先后指挥过三场经典之战,而这三场战役的影响,在我军战争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绝对是经典。

    第一场海南岛战役,此战被誉为是解放战争最后一战。同时,海南岛战役需要渡海作战,与以往的陆战有所不同。可能,经历解放战争洗礼的四野将士,个个实战经验丰富,士兵们单兵作战能力强,尤其擅长陆战,但是海战他们也是头一次。

    可见,解放海南岛的困难重重,但作为负责此战的前线指挥官邓华,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训练,让士兵们克服晕船的现象。通过思想教育,让士兵们克服惧海的心理阴影。

    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邓华将军开始制定解放海南岛的作战计划,并与参战的第40军军长韩先楚,第43军军长李作鹏,以及其他将领,共同商议海南岛战役的打法。在这过程中,四野名将韩先楚,以及邓华都提供了许多有建议性的意见。特别是韩先楚,他独到的眼光以及超过常人的军事见解,为海南岛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要知道,在海南岛战役全面打响后,身为一军之长的韩先楚并没有坐在后方指挥,而是率领第40军全体将士第一个驾驶木帆船,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前进,渡琼州海峡,为战役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身为前线指挥官的邓华,在海南岛战役中,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坐镇指挥,调兵遣将,后方支援,都是邓华将军全权负责。

    正是全体官兵上下一心,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同仇敌忾,才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第一场渡海作战的胜利,成功解放海南岛,击败国军名将薛岳。

    第二场上甘岭战役,此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

    时任人民志愿军代理司令员的邓华,是这场战役中的最高指挥官。

    在此之前,邓华任职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一副政委,先后协助彭大将军参与指挥了五次战役,成功将战线推至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由此转入相持阶段。

    长期奔赴在第一前线的彭大将军,积劳成疾,病倒在前线,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彭大将军回国休养。这样一来,长期担任彭总副手的邓华,就成为志愿军的代理司令员。

    在邓华任职代理司令员期间,在1952年十月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参加此战的部队是志愿军第15军与志愿军第12军,第一前线的主要指挥官是秦基伟,李德生,肖永银,而最高指挥官就是邓华将军。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双方消耗弹药量最高的一次战斗,超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敌人冲锋900次,可见此战的惨烈程度。

    尽管上甘岭战役打得很艰苦,但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并没有退缩,直到取得胜利。

    第三场战役金城反击战,此战的胜利敲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上落幕,有力地促进停战谈判。

    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以及第54军,第21军,第68军,第60军,第67军等部队,是参与金城反击战的主力军。他们在代理司令员邓华,兵团司令员杨勇,以及援朝名将郑维山等人的指挥下,向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

    据统计,在金城反击战中,人民志愿军对敌人实施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发射炮弹1900吨,成功摧毁敌人的地面防御工事,让人民志愿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势如破竹,打得敌人抱头鼠窜,阵地成功向南扩展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区战线,消灭敌军5万余人。

    也就是在金城战役结束后,让敌人乖乖地在谈判桌上签上停战协议。至此,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告一段落。

    可能邓华将军不是头衔最高的一位开国名将,但他一定是一位在军事方面十分突出的开国上将。军旅生涯中指挥的三场经典之战,也让他成为军事能力最强的开国上将。

    单字解释: 邓 华 指 挥 的 三 场 经 典 之 战 让 他 成 为 军 事 能 力 最 强 的 开 国 上 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