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一生为奴!如果当年恭亲王奕忻当了皇帝,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晚清末年,风云际会,沧海横流,大争之世各种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国家危难之际,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谋复兴图设计的仁人志士,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本身就是皇宫贵族,离着皇帝的最高位置仅有一步之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既得者他却积极推动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为国家谋富强,成为当时朝廷的真正栋梁,他就是大清恭亲王奕忻。

    离着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恭亲王奕忻和咸丰皇帝奕宁都是道光皇帝的儿子。恭亲王奕忻和咸丰皇帝的纠缠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恭亲王奕忻的母亲是静贵妃;而咸丰皇帝奕宁则是道光皇帝的皇后生的儿子。也就是说恭亲王奕忻是庶出儿子,而奕宁则是道光皇帝的嫡子。

    关于继承人的矛盾在道光皇帝这里又一次摆在了台面上,更为复杂的是,咸丰皇帝奕宁的皇后母亲早早去世,他是跟着恭亲王奕忻的母亲静贵妃长大的。恭亲王奕忻面临着和这个自己同父异母一起长得的兄弟争取皇位的问题。然而恭亲王奕忻偏偏又是一个讲究兄友弟恭,温良俭让的人,这样的性格也注定后来竞争皇位的时候失去了主动权。

    恭亲王奕忻和咸丰皇帝相比身体素质要好,而且对于西方先进的知识文化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恭亲王奕忻对时局愤慨,展现出了强烈的想要变革的想法。

    也正是这种想法牵绊了他的步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仅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彻底打散了道光皇帝心中的最后一点锐气。在面对恭亲王奕忻和咸丰皇帝奕宁这两个人的选择时,已经暮气沉沉的道光皇帝终于还是选择了后者,选择了那个身体体弱但是展现出中国传统仁孝的咸丰帝奕宁。

    性格决定命运,这一次的失利注定了恭亲王奕忻一生为奴,再也站不起来了。

    政变与王爷

    道光皇帝没有选择恭亲王奕忻而是选择了咸丰皇帝奕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咸丰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短命皇帝,没当几年皇帝就在内忧外患中染病去世。

    讽刺的是咸丰皇帝去世之前给自己的小儿子留了八位顾命大臣,但是其中就是没有恭亲王奕忻的名字。

    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咸丰皇帝去世之后,儿子过于年幼,两宫太后又无权无势。面对这种情况,恭亲王奕忻‬以奔丧为名来到了热河,他联合两宫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拿下了八‬名‬顾‬命‬大‬臣‬,‬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议‬政‬王‬”。‬

    获得了政治权力的恭亲王奕忻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为了振兴大清王朝,抵御太平天国,恭亲王奕忻支持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委派留学生岀国。面对当时八旗兵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情况,恭亲王奕忻奏请两宫太后,启用汉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

    在恭亲王的支持下,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节节胜利,最终彻底浇灭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昙花一现。

    终究是斗不过那个女人

    恭亲王奕忻的摄政王身份看起来很唬人,其实也就是一个纸老虎。

    操办洋务运动的恭亲王在朝廷和民间获得了一致好评,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政治声望水涨船高。但是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咸丰皇帝的继承人同治皇帝慢慢长大了,恭亲王奕忻的摄政王的名号也是时候还回去了。

    与此同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的政治势力也发展起来。恭亲王奕忻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他政治声望最高的时候低估了这个垂帘听政的女人。

    公元1865年,恭亲王奕忻被朝中大臣以揽权纳贿的罪名弹劾。很显然在这一次弹劾的背后是有人在支持的,具体是谁就看恭亲王下台谁会是最终受益者便知。

    忌惮恭亲王已久的慈禧太后抓住了这次机会,对恭亲王奕忻进行严查。七天之后,慈禧太后免除了恭亲王奕忻的所有职务。自此之后虽然恭亲王几次恢复职务,但是摄政王这个待遇却一直没有再给他。而恭亲王奕忻也终于慢慢从梦中醒来,自己终究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自己这一辈子都只是跪在台下的奴才了。

    如果当年道光皇帝选择恭亲王奕忻当了皇帝,中国的历史走向会不会不一样呢?我们现在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封建王朝走向灭亡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如果恭亲王掌权的话,大清朝的历史长度会有所延伸吧。

    单字解释: 一 生 为 奴 ! 如 果 当 年 恭 亲 王 奕 忻 当 了 皇 帝 中 国 历 史 会 不 会 改 写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