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北宋真正的名相: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半部论语治天下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此人自幼学习政治,乃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也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赵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声名并非显赫,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赵普读书虽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赵普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宋太祖赵匡胤的掌书记。赵普的能力突出,言谈举止颇有智慧,逐渐得到了赵匡胤的赏识,慢慢地成为了赵匡胤的幕僚。著名的“陈桥兵变”就是在赵普的指挥下进行的。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以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问赵普之策。赵普献计以杯酒释兵权,从而分化职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后来,赵普的政治才华逐渐显露出来,被升任为宰相。但官居宰相的赵普逐渐专制,并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被降职并调出军师。

    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驾崩,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不久,便封赵普为宰相帮助处理政事。后来,赵普又外调任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春,宋太宗攻打辽国,战事迁延,久未班师。赵普听闻,再三上奏宋太宗班师回京休养生息。宋太宗感念其功劳,又拜其为宰相,至此赵普三次为相,辅佐两代君王。

    淳化三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听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悲痛,说道“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于是痛哭涕泣,左右大臣都非常感动。宋太宗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郡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宝庆二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赵普位列其中。

    单字解释: 北 宋 真 正 的 名 相 蕴 负 鼎 之 雄 才 蓄 经 邦 之 大 略 半 部 论 语 治 天 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