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本来要调往东北的三大名将,为何都没去成,如果去了会得重用吗?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抗日战争胜利后,身在延安的党中央突然发现,资源丰富的东北是一片空白,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必须迅速抢占东北,抢占战略制高点。毛主席甚至说,哪怕是全国的其他解放区都丢了,只要有东北,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就有了胜利的希望。

    中央真的是高度重视东北,从全国战场抽调大批精英去东北,从延安抽调了彭真、陈云、张闻天等3位政治局委员,还有很多中央委员,命令罗荣桓几乎把山东军区的大部分家当都带到东北去。

    (聂凤智)

    罗荣桓本人也离开了战斗了七八年的山东。从延安去的林彪,和罗荣桓搭档,成为东北战场的领军人。在往东北调兵遣将的过程中,有3大名将居然“半途而废”,本来也接到了去东北的命令,却最终没有去成。

    第一位是聂凤智。抗日战争时期,聂凤智跟随许世友战斗在胶东地区,是许世友麾下的主力战将,担任第五旅旅长。山东离东北最近,当时大部分山东八路军将领都跟随罗荣桓去了东北。

    聂凤智也接到了中央的命令,他本人也很想去东北,因为那里将有很多大仗要打。聂凤智一向认为,将军的摇篮在战场,他后来写的个人回忆录就以此命名。去东北可以大展拳脚。

    可是许世友不愿意让他走。中央有命令,许世友也有办法,他说聂凤智得了急性肺结核病,虽然病情稳住了,但是暂时无法动身。同时,许世友让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代替聂凤智去了东北。聂凤智就这样“被调包计”,留在了山东战场。

    第二位是杨得志。刘邓大军第一纵队组建,最初的司令员是杨得志,苏振华是政委。远在延安的毛主席非常重视这支部队,曾经亲自电令,杨苏纵队要迅速补充到十个团,形成2万人的兵力,10天后动身前往锦州、沈阳。

    (杨得志苏振华)

    可是这支部队远在晋冀鲁豫地区,距离东北有点远,因为组建了很多新兵,路上有掉队和逃亡的现象。刚走到晋察冀军区,国民党已经率先抢占了山海关和锦州。

    山海关丢了,要从陆地上进入东北,已经很困难了。中央只好改变计划,命令杨得志苏振华改归晋察冀军区指挥。这样,杨得志就留下了华北战场,而苏振华又返回了刘邓大军中。杨得志也没有去成东北。

    第三位是叶飞。叶飞是华东战场的将领,1945年11月,他也接到了进军东北的命令。中央还专门组建了远征军,由叶飞担任司令员,赖传珠担任政委,向东北挺进。

    当他们走到山东境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也是因为国民党已经占领了山海关,堵死了陆上通往东北的道路。叶飞只好留在山东战场,加入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序列。

    聂凤智,杨得志,叶飞,三大名将,都错过了东北战场。那么,我们要问了,如果他们真的去了东北战场,会得到重用吗?杨得志肯定不用说了,他是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的将领,林彪罗荣桓的老部下了。

    (陈毅和叶飞)

    杨得志如果去东北,肯定会得到重用的,也会成为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兵团司令员。当然了,他留在华北,取得了同样的成就,是华北战场中流砥柱式的将领。

    另两位的情况有点不同,聂凤智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叶飞没有参加长征,长期偏居南方,和陈毅粟裕一样,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他们都不是林彪罗荣桓的老部下。

    可他们都是很能打仗的战将。安得猛士征战四方,东北战场需要他们这样的战将,慧眼识英的林彪不会不重用他们。估计他们也能当上纵队司令员,甚至兵团司令员。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聂凤智留在山东战场,更能发挥他的作用,他是许世友的老部下,许世友对他的打法比较熟悉,聂凤智也熟悉山东战场的情况,历史证明,许世友把聂凤智留下来是正确的,在整个山东的解放战争中,尤其是在解放济南的大战中,聂凤智立下了赫赫战功。

    把叶飞留下来也是正确的。叶飞熟悉华东的情况,又是陈毅粟裕的老部下,跟着陈毅粟裕,更能发挥叶飞的优势。如果去了东北,林彪不一定熟悉他的打法,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不利于整个战局。

    单字解释: 本 来 要 调 往 东 北 的 三 大 名 将 为 何 都 没 去 成 如 果 去 了 会 得 重 用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