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母亲问及斯大林的职务,斯大林说您还记得沙皇吗,母亲叹了一口气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斯大林曾为反对沙皇制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领导苏联共产党保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了当时苏联的高级领导人,位同革命之前的沙皇,不管是地位还是他手中握着的权力在当时都是无可匹敌的。

    对于我们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如果我们的孩子投身革命并且取得了如此大、足以载入历史的成就,我们一定会非常骄傲,但是斯大林的母亲,却一生都无法理解儿子作出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呢?

    ·投身革命,成立苏联

    “斯大林”其实不是他的原名,1913年初,在他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首次使用了“斯大林”这一笔名,意为“钢铁”,这体现了他钢铁般坚强的性格,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便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带领苏联人民发展。但由于斯大林缺乏耐心,性子急,一直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造成权力高度集中,这也在后来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斯大林这种性格和他儿时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儿时噩梦般的回忆就像一把刀插在他的心里,再者,斯大林已经将全部的身心献给了革命、政治,15岁离家后便很少和母亲见面,导致在他父亲去世后,他和他母亲的关系也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中,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斯大林的母亲无法理解他了。

    ·与母亲的矛盾

    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并且在斯大林降生之前他的母亲也怀过两个孩子,但都不幸夭折,所以母亲认为他的出生是神的眷顾,从小便对斯大林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虔诚的牧师。

    但斯大林热爱学习,他的信仰也与母亲完全相反,在研读了马克思的书籍之后,宣称要推倒沙皇,之后参加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切更是与母亲对他的期望背道而驰,这便是他与母亲矛盾的起始。

    15岁便离家的斯大林在之后也很少回家看望母亲,并且他的母亲也拒绝到莫斯科居住,拒绝住在沙皇曾经的宫殿里,所以母亲一直自己住在一座破旧、阴暗的老房子里,很少与外界交流,对斯大林所做的一切几乎一无所知。

    她心里只想着要斯大林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师,这就导致了固执的母亲在临终前因为斯大林没有成为牧师而叹气。

    虽然两人无法达成共识,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是无法替代的。

    ·儿时创伤,心伤难愈

    前面也提到过斯大林的性格和小时候的经历脱不了关系,他与母亲的矛盾也是从小慢慢形成的。幼时斯大林的父亲常年酗酒,原本完整的家庭也变得不幸。斯大林一听到他的父亲在街上醉醺醺的哼歌声就会立刻跑向母亲,想要躲起来,父亲的家庭暴力给他留下了一生都无法痊愈的创伤。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斯大林也在学校学习到了先进的知识,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他以为一切都会过去,但是他却因为“宣称要推翻沙皇”而被开除,他的母亲并不理解他的想法,反倒是认为他在瞎说。

    虽然斯大林安慰了母亲,但是这依旧无法左右他的想法和信念,他最终还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这之后,他与母亲也渐渐疏离。

    一直到母亲去世前不久,斯大林去看望她时,当提到自己的职位时,斯大林对母亲说您还记得之前的沙皇吗?时任总书记的斯大林确实已经位同沙皇,掌管一切,但是他的母亲却还是对他说:“多可惜,你没有成为一个牧师。”

    母亲是一位农奴主的女儿,受尽沙皇的压迫,可能从心底就抵触沙皇,所以听到儿子说自己和之前的沙皇一样的地位时内心也是失望的。

    虽然到最后母子俩也没能和解,但是他们之间的亲情却是不可磨灭的。斯大林的女儿曾回忆道:“父亲深深爱过的每一个人,都是和祖母有关联的。”

    并且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也和母亲同名,而且两个人还是在教堂里结的婚。

    斯大林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儿子、丈夫,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他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虽然没能弄懂儿子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她的内心还是希望儿子做个教父,这样至少是幸福的,一个孤独而平凡的母亲就是这样爱着一个受人簇拥、伟大的儿子的。

    单字解释: 母 亲 问 及 斯 大 林 的 职 务 斯 大 林 说 您 还 记 得 沙 皇 吗 母 亲 叹 了 一 口 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