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新婚9天告别妻子,潜伏台湾42年后归来发现:子孙满堂发妻仍等他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88年,一位老人怀着期待、激动又紧张地心情走进了广东丰顺县埔寨镇采芝楼村,凭着遥远的记忆摸索着找到自己的老家。

    他伫立在家门口观望着,毕竟是靠42年前的村落布局找到的家,害怕自己找错了人家而显得唐突。

    屋子里的人也注意到这位奇怪的老人,直到一位老妇人的出现,颤抖的嘴唇喊出:“汉光?”两位年迈的老人急忙双向奔走过去,眼眶湿润,紧握着双手,含情地看着对方。

    这对新婚夫妻时隔半个世纪再次重逢,不禁让人泪眼婆娑。

    这位名叫谢汉光的老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何离开家乡42年?他干什么去了?

    一、成绩优异,心系革命,积极入党

    1919年,谢汉光出生于广东丰顺县埔寨镇。

    这一年正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在全国掀起前期以学生为主、后期以工人为主的爱国运动,此后全国社会上下形成了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风潮,激发了社会各界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

    正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早年的谢汉光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以及自由民主思潮的影响,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1938年,谢汉光凭借其优秀的才华成功考入广西大学森林系专业。

    在校期间的谢汉光受到校内中共党员教师的影响,接受到诸如陈望道、陈寅恪、李四光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培育。

    再加上目睹了侵华日军的残暴行径,凭着一腔热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活动。

    当时的他尽管还不是中共党员,但在校内的生活也没有一丝懈怠,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在兵工厂一起劳作,制作弹药送往前线,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尽其所能为国家的抗日战争贡献着力量。

    毕业后的他被学校分配到农场工作,可他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干干农活的技工而已。

    有一次,谢汉光在干完农活正要回家之时,恰好遇上有日军在搜查两位受伤的中共党员。

    从小嫉恶如仇的谢汉光怎能袖手旁观,乘着夜色,他在农田的草堆处隐藏好受伤党员,然后出去和日本士兵周旋,将其引向了他处,成功地帮助两位中共党员脱险。

    之后,他联系到的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越来越多,他所工作的农场也逐渐成为共产党员的秘密组织根据对。

    二、潜入地下,服从组织,离别妻子

    在农场的经历也为他之后的人生之路埋下了铺垫。

    在农场获救的那些中共党员在和谢汉光的接触中也得知其为人正直,内心满腔热血,心系人民和国家,热衷于革命,他们回去之后,积极向组织推荐谢汉光成为中共党员。

    成为加入组织之后的谢汉光,开展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广东地区成为一名地下情报工作者,不断向我党传递了大量价值不菲的情报。

    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谢汉光在岗位恪尽职守,没有丝毫的过错。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妄想以台湾为根据地,试图卷土重来。

    后来,谢汉光凭借多年的潜伏经验成功被中共华南局选中,计划派遣谢汉光偷偷潜入台湾当局内部,并委以重任。

    这对正值壮年的他来说正是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可是,天意弄人,对谢汉光个人来说没什么,但一想起自己的妻子,便陷入了两难之地。

    内心苦苦挣扎:“家人和人民我该选择哪一边?我该如何向她交代?毕竟,我俩才结婚9天而已。”

    经过内心的疯狂斗争后,谢汉光做出了大义凌然的决定——“为了人民,我决定去了”。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谢汉光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与妻子离别之时,含泪告知:

    “我的工作有一些调整,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之间。我去哪,干什么工作,你都不要问,也不要和我取得任何联系,我已经把我一生都交给了人民。对不起,是我辜负了你。要是等不到我回来,你就找户好人家嫁了吧!”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妻子正怀有身孕,说完就冲出门去,内心如同刀割,泪水忍不住地流淌着,最后还是回头说了一句“一定要等我回来!”……

    三、历经生死、扎根群众、不忘使命

    组织上给谢汉光安排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入台,以台湾省林业实验所技术员的身份在台湾工作,以技术员的身份为外衣,暗中收集情报。

    后来谢汉光顶替了其导师的位置,有了一定身份,开展工作便更加顺利。

    不久,他的好友张柏哲也被组织派遣入台,谢汉光前去接应。于是,地下组织工作便有二人展开。在台湾扎稳脚跟后,迎来了其他好友前来相助,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1947年2月,由于国民党对台湾人民的压迫,导致台湾爆发了反专制、反独裁的“二·二八”运动,

    后来起义群众被台湾当局国民党严厉镇压,造成社会各界一片肃杀得死沉气息,于是,台湾开始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时期。

    国民党在社会上对各界人士展开调查,进行舆论压制与监督。

    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之下,谢汉光等人的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为掩人耳目,谢汉光以台湾省林业实验所的身份和同事在一些刊物上发表名为《林分调查与初步研究》的论文,顺利摆脱嫌疑。

    但谢汉光肯定不能止步于此,党的任务和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1947年9月,他的两位好友梁铮卿和陈仲豪也来到了台湾,同样也是谢汉光前去接应,他便把陈仲豪安排到了学校教书育人,而梁铮卿在他身边做助理。

    他们准备创造舆论,从内部瓦解国民党的思想。

    于是乎,谢汉光带领着众多革命好友秘密在台湾创办了《光明报》,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还积极创办各种书社、学生委员会、工人委员会,通过这些组织广邀台湾优秀的青年学者和社会工商界的人士加入其地下组织。

    随着谢汉光在台湾的事业越做越大,地下组织从刚入台的两人发展如今900多人。可想而知,谢汉光与其好友在台湾工作之认真。

    可是好景不长,在解放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败退台湾,突然发现了《光明报》的头版上出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台湾将解放,同胞们做好准备”等头条新闻时,脸色大变,立即召集所有国民党高层会议,势必要将此事件的主谋揪出来不可。

    顿时,台湾社会上又笼罩着白色恐怖。

    台湾当时大街上可以算得上满是警备人员以及各种特务队,据国民党当局调查发现,台湾社会中混入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而《光明报》便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于是,国民党对有共产党身份的嫌疑人员一律不放过,统统逮捕与严刑拷打。

    另外,在蒋经国和有着“活阎王”称号的国民党高级特务谷正文的主持下,国民党抓到许多隐藏在暗处的中共党员,其中就有曾经参加过长征的蔡孝乾。

    而蔡孝乾居然选择叛变投入到国民党阵营中,供出了许多地下共产党员的信息,导致1800多地下党员纷纷被逮捕,惨遭屠杀。

    共产党的地下工作组织与基地也惨遭破坏,革命事业进程严重受挫。

    谢汉光的真实身份也被曝光,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出了对蔡汉光等人的通缉令。

    在国民党对谢汉光展开逮捕行动前夕,谢汉光提前受到一封信,上面写着逃离与潜伏的意见。

    谢汉光凭借自己多年在台湾生活与工作经验,对当地的地势十分了解,顺利绕开国民党的追捕,逃离根据地。按照信件上的意见,谢汉光一路逃离到了台北的高山村。

    天无绝人之路,当时的台湾民间也存在着大量先进进步人士,而高山村的村长正是一位民主进步人士,了解到谢汉光的背景,积极主动地为其伪造了当地村民的户籍与身份证,证明谢汉光是高山村无辜的村民。

    至此,谢汉光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名叫“叶依奎”。

    而“叶依奎”这一身份一用便是38年之久,谢汉光凭借这一身份一直居住在高山村。

    此后的时光,谢汉光保守寂寞与痛苦,和自己一道的革命同志都已落网,自己也与组织断开了联系。

    在村里平淡的生活,使其内心急剧不安,他思念着党、国家和人民,更思念着他在老家苦苦守候着他的妻子。

    在世世代代生活着高山族的村落里,每天同村民一起劳作,过着朴素的农民生活,俨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村民形象。

    凭借自身的农林知识,他在村里教当地村民改进耕作,和村民们渐渐熟络了起来,高山村的村民也接受了这位突如其来的村民。

    可内心埋藏有革命火苗的他,怎能安心于此。

    但是在台湾当局的恐怖高压政策之下,想和大陆取得联系是难上加难。

    往后的日子,谢汉光如同困于孤岛之上,内心充斥着矛盾与急躁,日出日落,细数着星辰,遥望着海峡对岸,苦苦守候着内心独有的革命信念。

    四、重归故里、恢复身份、不辱使命

    这种看似平淡又煎熬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87年。

    随着蒋介石的去世,台湾紧张的社会局势有所缓和,在中央的工作下,两岸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此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开展,推动了“三通”进程。

    还在村里的谢汉光得知此消息,知道自己回家的日子终于要来了。

    可是他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处处小心,谨慎行事,毕竟自己在台湾还在被通缉。

    最终,谢汉光鼓起勇气,冒着极大得风险,走出了藏匿几十年的深山。

    他穿着高山族的服饰,用着“叶依奎”的身份,面目依然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汉子,不过他坚定的目光依然如初。

    果然,谢汉光躲过了海关的搜查,顺利登上船只回到了大陆。

    回到大陆,找到曾经的妻子曾秀萍,如梦初醒,恍如隔世,此时的他已经儿孙满堂。

    往后的日子,当地政府只知他是从台湾回来探亲的普通老人家,按照国家标准每月给予20元的补助。

    1994年,在妻儿的陪同下,谢汉光向当地派出所提出要恢复自己的本来身份,可是年岁已久以及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当地政府很难找到档案材料来证实如今眼前这位老人的身份。

    谢汉光想起自己之前在台湾地下党组织工作过的老友陈仲豪还在世,便费劲周折找到了陈仲豪。

    陈仲豪得知此事,立马联系到了当初逃离虎口的战友们,一起证明了此时的“叶依奎”确实是谢汉光。

    此事被中央政府得知后,立马恢复谢汉光的党员身份,补办离休高级干部待遇。

    可惜的是,谢汉光老前辈在于妻儿团聚的两年后,便驾鹤西去,享年75岁。

    谢汉光是我国有记录可查在台湾坚持斗争潜藏时间最长的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人活一世,不过蜉蝣之间。

    42年的潜伏、42年的离别、42年的思念、42年的等待,终归永恒。坚毅、不屈、信念、执着便是谢汉光老人最坚实的墓碑。

    谢汉光老人的名字永远铭刻于心。革命先辈的事迹在我们当代不应被忘怀,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沃土。

    单字解释: 新 婚 天 告 别 妻 子 潜 伏 台 湾 年 后 归 来 发 现 子 孙 满 堂 发 妻 仍 等 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