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美化日军的“毒文”,如何走上了语文试卷?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成都市新都区联合调查组25日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新都区初三年级语文测试中,现代文阅读材料造成不良影响。新都区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对相关教研员及区教科院院长予以停职,并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成都市新都区初三的语文测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出现了一篇课外阅读文章——《杜鹃花落》。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试卷,不能只抱着教材“打滚”。所以,“阅读理解”选教材之外的文章,成了语文试卷的常规。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和思维深度,又能跟紧时代、贴近生活。

    《杜鹃花落》以一个侵华日军为视角,讲述其为了给儿子报仇去打八路军,结果炸死了自己儿子的事。文章过度美化侵略者的嘴脸,把中国抗日英雄描述得很不堪,怎能不令人质疑作者用心险恶?有些新都区初三的学生,完成这道阅读理解题之后,感慨说“感觉自己是个汉奸”;有的则直接拒绝做这道题。

    日本侵害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伤害,它的非正义已经被永远钉在了世界历史的耻辱上。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激励自强与期待和平。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美化侵华日军的言论、文章。

    《杜鹃花落》作者李佳前,居然是一位中学教师,担任汤阴县文星中学的校长。李佳前数典忘祖,令人气愤,他也有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不过,在笔者看来,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深思——《杜鹃花落》是如何被选入初三语文试卷的呢?尽管语文试卷选择阅读素材的自由度很高,但这并不表示可以一蹴而就,不审视它的科学性、文学性、思想性以及正确的立场导向。

    事实上,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型,是让学生在阅读选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并沉淀为知识、意识。所以,它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远比普通阅读更深刻。鉴于此,试卷编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必须慎之又慎。

    那么,到底该去哪里搜索课外阅读选材呢?一般而言,应该是把目光瞄准那些文学期刊、正规报纸或知名网站。再者,所选的文章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被读者广泛认可,才能成为阅读范文。而《杜鹃花落》呢?它是2023年12月才发表在不起眼的公众号——“教师家园”上,没有被广泛转载,也没有经历读者考验,不具备的阅读范文价值;更可怕的是,它是一株导向错误的“毒草”。

    稍有文学素养的人读了之后,都能品出《杜鹃花落》带有明显的媚日倾向。那么,媚日“毒文”,是如何走上了语文试卷的?此试卷的编者缘何甘做伯乐“慧眼识珠”?又根据该文内容编写了练习题?是无意之失,还是有意为之?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调查。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尽管中小学试卷编写不必像教材那样严格,但我们也应反思它的随意性和自由度。

    单字解释: 美 化 日 军 的 毒 文 如 何 走 上 了 语 文 试 卷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