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抗美援朝最残忍“白刃战”,志愿军30人单挑澳军1000人,打出国威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中国在战场上长期以来擅长的一种作战形式是白刃战,这种战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现代战争中,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白刃战术展现了其战斗力的巅峰。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军队自称精通白刃战,甚至挑衅要与中国人切磋一番。

    这场“胆战心惊”的白刃战始于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小规模冲突。澳大利亚军队高举白刃战的旗帜,欲一决胜负。但是,战后,澳大利亚军队却发出“别和中国人拼刺刀”的感慨。那么这中间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在回顾朝鲜战争时,很多人可能将其视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一场对抗。然而,实际上朝鲜战争更应被看作是一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中国以及朝鲜和苏联的努力构成了这场战争的主要力量,他们对抗的是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自八国联军侵华以来,中国再次以一国之力迎战多国联军。

    这个17国联军的阵容丰富多样。有些国家派出的兵力微乎其微,比如卢森堡仅出动了44人;有些则显得有些荒诞,比如土耳其虽然出动了5000人,但参战时间仅两小时就损失了3500人;还有些国家则是来得轻松一些,比如加拿大出动了5000多人,却很少参与实际战斗。

    澳大利亚的军队以其高大强壮的士兵而著称。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毅力和果敢,给中国的志愿军带来了一些挑战。这些澳大利亚士兵在新几内亚战役中表现英勇无畏,对抗日军时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的气势和实力在国际上备受瞩目,成为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新兴国家。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人均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备受称赞。他们的士兵身材高大,作战果断毒辣,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斗素养。这种战斗力量在战场上展现无可匹敌的气势,使得澳大利亚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二战中,澳大利亚军队以其凶狠著称,对敌人展开了顽强抵抗,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们的表现让人们对澳大利亚这个新兴国家充满了期待和敬佩。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等被打成废墟,美国则崛起为新的世界霸主。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因此在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决议下出兵朝鲜。

    澳大利亚军队派出了海陆空三军,是17国联军中少数派遣三军参战的国家之一。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信心满满,寻求与中国志愿军的较量。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他们不得不在战场上面对巨大的挑战。

    在朝鲜战争中,澳大利亚军队与朝鲜人民军的交火场面惊心动魄。澳大利亚士兵的身高和体格优势在白刃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高大的身躯和训练有素的技能使得一次冲锋便将朝鲜人民军击溃。

    战场上,身高差异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澳大利亚的士兵个个高大威猛,战线上堪比铁壁;而朝鲜人民军的战士们则显得矮小,形成了明显的身高对比。这种差距在白刃战中尤为显著。在激烈的拼刺刀厮杀中,身高差异几乎成了致命的不利因素,使得朝鲜士兵难以与高大威猛的澳大利亚军队抗衡。

    这并非简单的身高优劣之争,而是实力与对抗的真实写照。澳大利亚士兵的高大身躯和肌肉发达,彰显出强大的战斗气势,让敌人望而生畏;而朝鲜士兵虽然个个英勇无畏,却因为身形矮小而陷入了明显的劣势。

    战斗的结果也充分显现了这种对比。澳大利亚军队以负伤7人的代价,击毙270名朝鲜人民军,俘虏200多名朝鲜士兵。这场胜利让澳大利亚军队声名大噪,被誉为“联合国军”中最勇猛的一支。然而,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对待朝鲜军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态度却有所不同。

    澳大利亚军队的士兵们因为对朝鲜军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相貌和装备存在混淆,往往将两者视为同一类型的对手。他们认为这些士兵都是黄皮肤、黑眼珠,身材都比较矮小,装备也相对落后。这种错误的认知让他们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力产生了误判,因而在战场上显得有些傲慢和轻敌。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澳大利亚军队逐渐意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真正实力。他们开始明白,黄皮肤和身材矮小并不代表战斗力的弱势,而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牵涉到英军第27旅和美军炮兵营与中国志愿军39军117师350团之间的对抗。

    在这次行动中,志愿军采取了巧妙的迂回战术,绕到了英军第27旅的侧后方,打乱了英国军队的阵脚。与此同时,美军的炮兵营也陷入了与中国军队的遭遇战中。

    在战场上,志愿军所面对的挑战可谓艰巨而严峻。敌人的火力覆盖范围广阔,不仅有美军近距离的射击,还有英军集中的优势兵力,让整个战局变得扑朔迷离。

    面对这种局面,志愿军的战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他们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宁愿付出一切代价也要保卫阵地。

    在一次激烈的对抗中,志愿军与美军交火,成功摧毁了一门榴弹炮和几辆运输车,但这也是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为了保护更多的战友,350团决定由1连留下坚守,以掩护其他部队顺利撤退。

    正当1连准备迅速转移时,英军阿盖尔营的到来却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敌人的猛烈攻势让1连无法脱身,陷入了被动挣扎的境地。

    尽管面对地面坦克和空中飞机的轰炸,1连战士依然坚守阵地,誓死捍卫。营长徐春波、连长张文年等勇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但他们的英勇无畏激励着全连战士坚持战斗。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里,英军阿盖尔营虽然集中了优势兵力,但1连战士的顽强抵抗使得阵地一直未被攻破。

    在朝鲜战场上,英军第27旅旅长考德准将焦急地踱步于指挥室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他想到了归他统一指挥的澳大利亚营,这支以勇猛著称的部队在此时可能是最合适的选择。

    澳大利亚士兵接到任务后非常兴奋,他们自信地认为与志愿军作战毫无难度,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中午时分,澳大利亚营抵达战场,目睹了经过整整一上午战斗的残酷局面。面对已经严重减员的1连,澳大利亚士兵毫不畏惧,直接发起进攻。

    然而,澳大利亚军队的设想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30名志愿军战士虽然身处劣势,但他们毫不畏惧,决心与澳大利亚军队血战到底。

    在白刃战中,志愿军战士展现了高超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意志。尽管我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于“联合国军”,但在拼刺刀的搏斗中,我军的经验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经过激烈的搏杀,地面上躺满了倒下的士兵,但与澳大利亚军队所期待的战果不同的是,这次地上躺着的是澳大利亚士兵。澳大利亚军队在这一回合的战斗中损失惨重,12人战死,64人重伤。

    而1连战士则坚定地守住阵地,准备继续与澳大利亚军队周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准备以引燃炸弹的方式与澳大利亚军队同归于尽,绝不屈服。

    在关键时刻,350团的2连和3连赶到战场,增援了志愿军的力量。澳大利亚军队看到志愿军不断增援,心态开始崩溃,失去了继续拼刺刀的勇气。1连的20余名战士趁机在援助下成功撤离阵地,逃出了澳军的包围圈。

    这场白刃战之后,澳大利亚军队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不再选择和志愿军拼刺刀。他们深刻领会到了“别和中国人拼刺刀”的道理,志愿军拼刺刀不畏死的形象给“联合国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澳大利亚军队变得低调许多,学会了在战场上“夹起尾巴做人”。他们不再与志愿军单独对抗,而是主要协同美军和英军,扮演着打扫战场的角色。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澳大利亚军队损失惨重,战死746人,伤病失踪1112人,共计1858人。如果没有补充兵员的支持,澳大利亚军队可能早已全军覆没。

    次年9月,马良山战斗上演了一幕戏剧性的场景。澳大利亚军队曾以自信的姿态自居,在与志愿军的交手后却再也不敢轻易拼刺刀,而是转而对志愿军进行了数小时的地空轰炸。这一战术转变展现了澳军对志愿军的敬畏和尊重,他们意识到直接对抗志愿军的危险性。

    在朝鲜战争期间,澳大利亚军队以其高度的战斗力和战术灵活性而闻名,尽管其规模有限,只有两千余人参战,并且只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战斗。

    然而,这片战场上的战争并非只有胜利和荣耀,而是充满了牺牲和痛苦。澳军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有746人被击毙,另有一千一百多人被俘或失踪。这些惨重的损失不仅使得澳军在战斗力上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还使得他们多次陷入了兵源告急的困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靠人堆积,更重要的是志愿军的坚强意志和超强的智慧。他们通过对现代化攻击的应对展现了卓越的战斗能力,使得澳大利亚等国不敢轻举妄动。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的立国之战,更是中国军队威风的展示。抗美援朝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外战失败的记录,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同时也确保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军队“中国不会惹事,但也决不怕事”,在最困难的时候面对强敌如此,对今天的世界格局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勇往直前。

    单字解释: 抗 美 援 朝 最 残 忍 白 刃 战 志 愿 军 人 单 挑 澳 军 人 打 出 国 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