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清军“剃发令”,三顺王平南,为何最后清明不能形成南北朝分治?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尽管清朝在统一战争中,最为倚重的还是八旗精锐部队,但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对汉族军队的利用,特别是四位异姓王的部队,在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阿济格在征讨李自成时,多尔衮就命令吴三桂、尚可喜与其合力进兵,孔有德与耿仲明则与多尔衮合力征讨南明。

    虽然直到这个时候,四位异姓王已经跟随清军多次出征,立下累累军功,但他们还是只能承担满洲将领的配合和辅助工作。

    清廷一直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即便获得胜利,俘获的人马也多归入八旗,异姓王的部署很难得到扩充。

    当顺治二年八月,大顺军的主力已然消灭,南明弘光政权也已然解体,四位异姓王的任务初步完成。

    带领军队回到北京之后,清廷就担心他们的大队人马长期留驻京师会节外生枝,当即命令四王,各自带领自己的部署返回关外,让他们重新过起了边疆的生活。

    不过到了顺治三年以后,这种情况就又发生改变。

    一方面,清廷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来进行弹压,他们需要异姓王的力量。

    另一方面,当时的主要战场开始向南方转移,而八旗兵面对南方温热潮湿的气候,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使清朝决定让四位异姓王的汉族军队重新入关,征讨南方。

    清廷先是命孔有德为主帅,征剿湖广地区。孔有德不负期望,于顺治四年春击败南明将领王进才,占领长沙,随后就攻克湘潭、衡州、祁阳、宝庆等地,让南明的永历皇帝不得已逃往桂林。到顺治五年春,孔有德平定了湖南全省得胜回朝。

    孔有德的这一次出征让清廷坚定了以汉制汉的想法,决定切实发挥四位异姓王及其汉族军队的力量。

    顺治六年,清廷就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晋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

    从王爵的这个命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是要他们率兵南下征伐。

    孔有德随后被派往广西,耿仲明和尚可喜则征缴广东。而顺治五年年初,四王当中最受清廷重视的吴三桂也被调回内地,先是命其驻守陕西,之后又让他一路征讨四川、贵州、云南西部一带,基本上是全靠吴三桂之力,先后平定这些地区。

    孔有德在平定广西之后,身体也不好,本来是申请告老还乡的,他也对南方的气候不太习惯,但是他还没等到朝廷的批复,广西就又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攻破。

    孔有德没办法,只好亲自率兵前去迎战,结果被南明军用大象军阵冲乱了队伍。

    兵败之后,一家上下全都战死,只有一个女儿孔四贞活了下来。

    可见,四位异姓王作为清朝的重要将领,率领军队从北到南,为清朝收复全境立下了不可替代的功劳,甚至付出了家人的生命。

    到顺治十六年,各地基本全部平定,顺治皇帝就命令尚可喜留在广东,耿精忠留在福建,共同镇守东南海疆,同时牵制海上郑成功家族的势力。

    吴三桂则留在云南,稳固西南边陲。

    有学者指出,清朝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所以没有出现像历史上其他北方民族那样南北朝分治的局面,就是充分利用了以汉制汉的方针,以此克服了北方民族到南方之后在气候、行动和作战方式上的不利因素。

    然而,汉族军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以建立起南北统一的王朝。

    清朝在武力征服的过程中,同时推进文化征服。我们刚才讲到,吴三桂在投降清朝之后,他和部下都剃发易服,就是把头发剃成了满人的样式,更换满人的服装,表示他们在心理上认同自己为清朝的统治。

    特别是剃发,用多尔衮自己的话说,就是:“虽归顺而不剃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就是不剃头可能就不是诚心归降清朝的。

    事实上,清朝在入关前和入关之初,一直强力执行这一政策,凡是征服之处都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也引起了不少反抗和不满。

    毕竟,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族百姓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清人的发型,不仅是对儒家文化的亵渎,也是蛮夷之邦的象征。强迫剃发易服,就是被异族征服之后的屈辱经历。

    进入北京后,多尔衮本来也是要求北京百姓都剃发的,结果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表示,我们犯了什么罪,竟要被剃头。

    一时之间民情激愤,多尔衮看到尚未稳定的局势更加骚乱起来,就决定听从汉族官员的劝说,暂缓剃发,他下令说,本来我们是用是否剃发来辨别,哪些百姓是归顺了我朝的,如今听说百姓都对剃发极为不情愿,这岂不是违背了我以文教定名的本心吗。

    那从此以后就允许天下臣民照旧束发,各随其变吧。这道命令一下,军民欢呼,民情安定了不少。

    可是取消剃发令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

    顺治2年五月,当多铎将江南平定的捷报送到北京,多尔衮看到大顺军和弘光政权都解决了,就乐观地认为天下就此大定了,就对大学士们说,汉族官员总是用违背礼制作为反对剃发的依据,难道本朝就没有礼制吗,不遵守本朝的礼制,却遵守明朝的礼制,这是何居心。

    没过几天,他就重新下达了剃发令,多尔衮表示,如今满汉一家,君王就像父亲,百姓就像子孙,那一家人怎么能不是一个样子呢?

    发型不统一,就是人心不统一。从今天开始,在10日之内,全体百姓必须全部剃头,否则从重治罪。汉人官员有上书反对的杀无赦。

    本来明朝的统治早已腐败不堪,民不聊生,普通百姓,甚至很多官吏,对于明朝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怀念之处,所以多铎打到江南,实际上都没有遇到多少有力的反抗,再加上多铎攻下南京之后,就立即在城门上贴了告示,表示剃头的政策是“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就是和普通百姓文官都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是不许这些人剃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民心,之后他南下苏杭也没有引发恐慌。对于老百姓而言,皇帝换不换,跟他们关系可能不是很大,自己的日子还得照样过。

    可是没过多久,当多铎的剃发令再次正式下达,并且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方式强行推行的时候,就顿时让老百姓们领悟到了,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

    不需要故明官吏的组织,他们就纷纷自觉起来反抗清朝的统治了。

    用当时一位外国传教士的记载说,中国人为保护他们的头发和服装,所表现出的悲愤和战斗勇气,甚于保护国家和皇帝,他们往往宁愿掉脑袋,也不愿意尊崇鞑靼风俗。

    从顺治二年下半年起,随着剃发令的推行,清廷不得不动用了所有可用的军队,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异姓王的军队大肆屠戮。

    前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才最终把各地的反清势力,逐渐大体的弹压了下去。

    有学者指出,多尔衮剃发令的下达,让清朝统一全国的时间,起码向后推延了不止数年。

    清朝的统一全国固然结束了明末以来局势动荡,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割据的局面,但是统一的过程无疑是残暴而血腥的,给各族百姓留下了惨痛的心理记忆。

    这也导致从清初到清末,只要一有人以“反清复明”的口号相号召,就会有人群起而响应。

    让镇压反清起义,让有清一代的统治者,一直疲于应付的一个大问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清 军 剃 发 令 三 顺 王 平 南 为 何 最 后 清 明 不 能 形 成 南 北 朝 分 治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