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76岁的李善长在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为何还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导语:在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处于强大的等级制度社会,在此种制度下让人们对于权力十分的渴望,自从陈胜吴广说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绝唱之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也为农民起义开辟了先河。但是农民起义由于缺乏组织纪律以及正确的思想作为方针,所以很少有农民起义能够成功的,但是事无绝对。

    大明王朝的统治者朱元璋就是农民起义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能够确立统治者的地位,一方面依赖于他出色的领导能力,而另一方面也与他身边的能臣武将有着绝大的关系。韩国公李善长在76岁的时候每天耕田种地,为什么朱元璋还要下令将他满门抄斩呢?

    元朝末年,由于苛捐杂税比较严重,所以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现象,朱元璋当时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起义军首领,但是李善长早已经名动天下,尤其是李善长的谋略更是让很多人都对其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将李善长收归自自己的麾下。

    但是李善长却在朱元璋攻打到滁州之后,主动的去敲了朱元璋的门,并且向朱元璋表达了善意,朱元璋看李善长如此高的谋略家都能来投靠自己更是喜不自胜。其实朱元璋此时还并未表现出自己想要谋夺天下的野心,但是李善长却一针见血的看出了朱元璋的内心所想。

    李善长将朱元璋比喻成了汉高祖刘邦,并且断定将来能够一统天下的一定是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就把李善长收归己用。从此之后,李善长一直陪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虽然李善长不如常遇春,徐达等人在正面战场上厮杀,但是也是有了李善长的谋略,才能够让朱元璋很快的脱颖而出。

    对于朱元璋来讲,他也非常的感谢李善长,而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李善长也鞠躬至伟,朱元璋甚至于亲赐了两枚丹书铁券给李善长,只要李善长没有任何的谋反之心,一定会安享晚年的。

    但是,在朝廷当中任职的李善长的思维一直没有发生改变,他始终认为朱元璋能够有今天是自己的提携,虽然朱元璋如今坐在了高高的皇位之上,可是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经常倚老卖老,甚至于在朝堂之上大肆排斥异己,除了李善长之外,刘伯温也是朱元璋的谋士。

    刘伯温因为在朝堂之上与李善长的意见相左,所以遭到了李善长的打压,后来刘伯温担心自己遭到李善长的报复,连夜离开了权力中心。对于李善长此举,朱元璋也非常不满意,他曾经多次的点拨李善长,告诉他臣子应该尽臣子的本分。

    可是李善长始终认为朱元璋离不开他,尤其是自己在朝廷当中强大的关系网更是令朱元璋非常的忌惮他,于是他为了给朱元璋一个下马威,主动的向朱元璋告老还乡,但是没想到朱元璋直接同意了。

    于是李善长只能够硬着头皮回家,但是他并未彻底的脱离朝廷,反而接连上书推荐了胡惟庸接替丞相之位。胡惟庸对于李善长非常的尊敬,李善长本人就很喜欢别人对他谦卑的态度,所以也让他对于胡惟庸的喜欢更胜一筹。

    虽然李善长已经离开了权力中心,但是李善长手中拥有两枚丹书铁券,也意味着他不同于普通的官员,因此胡惟庸一直依附于李善长,而且两家还结为了儿女亲家。胡惟庸在朝廷之上结党营私,将很多的大事情扣了下来,对于自己不利的信息也完全的将其隐蔽,整个朝堂之上也成为了胡惟庸的一言堂,对此朱元璋非常不满意,但是他隐忍不发,那是因为时机未到。

    直到洪武12年,胡惟庸已经在大明王朝任职六年丞相了,作威作福整整六年,此时朱元璋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便以谋反之名,罢黜了胡惟庸的丞相之位,而且将与其有关系的人皆株连,但是朱元璋考虑到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所以并未株连于他。

    按理说此时的李善长更应该感激涕零,并且安度晚年,但是在李善长77岁这一年,他突然之间想要修葺老家的房屋,为了修房屋,他特意给汤和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要借三百士兵帮助他修房子,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大为恼怒,而紧接着李善长又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告诉朱元璋一定要放过丁斌。

    李善长借兵已经触动了朱元璋的逆鳞,而此时又特意提到了丁斌,因此朱元璋认定这件事情不那么简单。所以下令严审丁斌,这才知道原来在胡惟庸做丞相的那几年,一直和李善长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而且胡惟庸当年想要谋反,李善长是知道的,虽然李善长并未参与谋反,可是他也有知情不报之罪,对于朱元璋来讲这就是蔑视皇权,所以李善长最终落得了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总结:因为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大杀有功之臣,所以有一些人对于朱元璋的评价是负面的,正是因为朱元璋经历了起义的战火,而且他也是从底层走上来的,知道朝廷的不作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是多么大的伤害,所以他才会刻意的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朝廷统治,以此来给人民换来更加稳定的生活环境。

    李善长虽是开国功臣,但是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前,朱元璋是需要他的,在大明王朝确立之后,朱元璋已经不需要他了,而此时李善长不不懂得急流勇退,持续的贪恋功名,这就是他晚节不保最主要的原因!

    单字解释: 岁 的 李 善 长 在 家 养 老 每 天 耕 田 种 地 为 何 还 被 朱 元 璋 满 门 抄 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