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溥仪登记户口,学历被写成初中,溥仪回怼一句令工作人员哑口无言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新中国的太阳无比温暖,照耀在每个人的心里暖洋洋的,岁月如此静好,好似从来没有阴霾。

    只是所有的美好都不会扑面而来,自始至终,都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我们现在所享受的静谧,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五星红旗上的红色,是用鲜血浇灌而成,所以会一直亮丽,闪耀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我们的印象中,新中国与旧中国是对立的两个时间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经历了身份的转变,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是其中之一。

    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到新中国普通的公民,溥仪经历了独特的人生。

    阅尽千帆,溥仪对角色的转变很安然,他一直在试图忘记自己从前的身份,好好地做一个普通人。

    溥仪被特赦之后,自然得和广大群众一样要去办一个户口,毕竟没有户口那就是“小黑人“走到哪里都不方便。

    而在溥仪登记户口得时候,学历却被写成了初中,溥仪觉得很不舒服,当即回怼一句,让户政的工作人员哑口无言。

    那么溥仪究竟说了什么?

    特赦

    1959年9月,新中国已经成立了近十年的光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新中国,此时正在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而此时溥仪自从被苏联移交给中国政府之后,也已经在抚顺监狱度过了九个春秋。

    这一年,新中国政府计划大赦一批政治罪犯,溥仪听闻之后并没有欣喜,正如他自己所言:

    (特赦名单)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在溥仪看来,自己一定不在首批特赦人员的名单中,当然这也是当时人的普遍看法,认为只有政治错误小的,官职低的罪犯才能被特赦。

    溥仪自我感觉罪孽深重,尤其是他曾多次想着复辟,很显然,这与新中国的洪流格格不入,所以对于特赦,他几乎想也没想过。

    但是等到特赦名单下来之后,溥仪的名单却在其中,他获得了新生,他得以在新中国以一种崭新的身份继续生活。

    只是在当时,几乎没人能忽略他以前的身份,因为他是大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曾经高高在上,曾经不知人间疾苦。

    历史上被赶下皇位的人不少,但像溥仪这样,几经沉浮,最后却获得新生的皇帝仅此一例,当然溥仪要感谢的是那个时代和那一群真正的伟人。

    溥仪阅过千帆历经波折,苦尽甘来的他,还见到了新中国的太阳,在社会主义的光芒照射下,溥仪也终究活成了一个普通人。

    这不得不说,是溥仪的人生幸事。

    想想也是,在政权更迭之中,流血与死亡是常态,溥仪能如此,着实羡煞了很多人。

    户口

    从监狱中被特赦出来,溥仪的人生自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已经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了,因为他曾经所居住的紫禁城已经成为了公有财产,他自然不能再搬进去住。

    在政府的许可和亲情的关怀下,溥仪暂时先住进了五妹韫馨的家中,虽然韫馨的家中并不豪华,但至少让溥仪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这远比监狱里的生活滋润。

    对于溥仪来说,这就够了。

    在韫馨家中住一段时间后,韫馨便催促着溥仪赶紧去户政登记一下户口,不然将来会有很多麻烦事。

    久不食人间烟火的溥仪自然对五妹言听计从,立即跟着妹夫去了当地的户籍登记处。

    负责登记户口的工作人员并不认识溥仪是谁,便按照流程询问溥仪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学历等信息。

    溥仪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之后,工作人员依然没有反应过来,溥仪就是那个曾经做过皇帝的人,在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溥仪想了想说自己的家是在紫禁城。

    工作人员听后嗤笑一声,以为溥仪精神有问题,就说那地方是国家的,没人敢住那里面,让他好好想想。

    溥仪很郁闷,因为那里曾经就是他的家,妹夫看到此情此景,便立即打了圆场,将自己的家庭住址报了上去。

    只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完,因为户口要填的东西有很多,溥仪也只能一个一个回答。

    等到工作人员问及溥仪的学历时,这可着实让他犯了难,因为他从来没有去过学堂,在溥仪沉思时,工作人员抬头细查时才认出眼前的人乃是溥仪。

    学历

    工作人员自然知晓溥仪的过去,思来想去,他本打算在学历这一栏上写上私塾,可是他又觉得不妥,便提笔写下了“高中”二字。

    不过他还是觉得这样写也有问题,于是便划掉了高中,改成了初中。

    溥仪觉得工作人员看不起他,便回怼说:

    我虽然没有上过学堂,但我知道当时教我读书识字的是徐世昌、庄士敦、王国维等老师,你觉得我文化水平如何?

    这句话让工作人员哑口无言,想想也是,曾经的溥仪可是风光无限,这些大师亲自授课,他的水平自然不会低到哪里去。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英文方面,庄士敦是他的导师;在满文方面,伊克坦曾倾囊相授;在国学方面,王国维、朱益藩、陈宝琛、梁鼎芬等等更是倾心教导。

    后来溥仪退位,历经波折,被关押在监狱中的日子,他更是一心读书。

    所以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能学贯中西,精通满汉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而溥仪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前有名师亲自授课,后有自己刻苦用心,他的文化水平在当时甚至能比得上当时高校里的教授。

    这也是为何溥仪能写出《我的前半生》这一文学名著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虽然溥仪的文化水平高,但工作人员还是没有给他修正户口上的学历,毕竟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给溥仪填上初中已经是极大的“破格”了,最终他的学历也被定格在了初中。

    只是谁会能想到,当过皇帝的溥仪,在建国之后,只获得了一个初中的学历?

    单字解释: 溥 仪 登 记 户 口 学 历 被 写 成 初 中 溥 仪 回 怼 一 句 令 工 作 人 员 哑 口 无 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