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两位元帅,三位大将,两位上将同框合影,没有军衔的反而级别最高

    2024.05.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这张珍贵历史老照片是在抗战时期拍摄的,地点延安。照片中的十人,都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最优秀的军政主官。他们中有些人,日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也有些人成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者。

    左起第一位是王震将军,任职八路军某个旅的旅长。王震将军在八年抗战时期,解决了八路军后勤补给的大难题,成功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与此同时,王震将军也是革命战争年代,一位能力很强的名将,长期担任要职,为促进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后,他成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

    左起第二位是徐海东,任职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参与经历平型关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打破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徐海东在后期一直处于养病阶段,但他凭借早期的战功以及对革命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获得了大将军衔,排名第二,仅次于粟裕将军。

    左起第三位是贺老总,他是八路军120师的师长,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之一。要知道,在此之前贺老总领导过南昌起义,参与苏区的创建,同时他还是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贺老总获得了元帅军衔。

    左起第四位谢觉哉,他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工工作者,还是延安四老之一。从事后方建设工作的谢觉哉,在新中国成立后,投入司法,教育事业,任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虽然,他没有获得军衔,但是属于副国级的领导者。

    左起第五位是荣桓同志,任职115师政训处主任。想必大家都知道,荣桓同志是属于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在平型关战役结束后,荣桓同志率领115师一部分挺进山东建立根据地,后任职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这个军区在他的领导下日渐壮大,成为八年抗战时期,面积广,人口多,影响大的一个根据地。

    在抗战结束后,荣桓同志率领部队挺进东北。至此投入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成为铁马雄师第四野战军的政委,先后解放了,东北三省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荣桓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是获得了元帅军衔。

    左起第六位关向应,他与贺老总在一起共事多年,共同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共同领导红二方面军完成长征之路。在抗战初期,关向应任职八路军第120师政治委员,与贺老总一起开辟了晋绥根据地。

    天妒英才,军政能力非常出色的关向应,在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安。

    左起第七位杨尚昆,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职红三军团的政委,与彭大将军是搭档。抗战时期,杨尚昆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并协助八路军总指挥与副总指挥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杨尚昆在大本营任职,协助朱毛周等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

    可以看得出:尚昆同志一直都是我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一直担任要职,成为国家重要领导人,是属于正国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站在罗帅,关向应,尚昆同志后面的三位将领,分别是萧克(后排右边第三位),罗瑞卿(后排右边第二位),萧劲光(后排右边第一位)。

    萧克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二方面军的骨干力量,任职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还是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长期担任要职的萧克,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上将军衔,位居第一。

    罗瑞卿是属于一位比较全面型的开国名将,在革命战争年代,军政一肩挑。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负责组建公安大军,也主持过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还担任过副总理,是属于一位任职较高的开国大将。

    萧劲光入党时间早,军政皆能,还曾被派到苏联学习,他不仅能力强,同时还很全面。在革命早期,萧劲光担任过红五军团的政委,红七军团的政委,也负责过红军的教育工作,还是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官,像他如此全面的开国大将十分罕见。

    新中国成立后,萧劲光投入人民海军的建设事业,前后任职海军司令员长达30年,创造海军领域任期最高纪录。

    总结:这张珍贵照片聚集的两位元帅是贺老总与罗帅,三位大将是罗瑞卿,萧劲光,徐海东,两位上将是王震与萧克,而没有获得军衔的是谢觉哉与杨尚昆。虽然这两位没有军衔,但他们的级别可一点都不低,谢觉哉是副国级的开国元勋,尚昆同志是正国级的领导人。

    单字解释: 两 位 元 帅 三 位 大 将 两 位 上 将 同 框 合 影 没 有 军 衔 的 反 而 级 别 最 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